2025年7月17日,巴基斯坦空军的2架JF-17“枭龙”Block III战斗机抵达英国,参加皇家国际纹身飞机展览会(RIAT)。这是中国制造的先进战机首次在北约国家公开展示PL-15E远程空空导弹,标志着中国军工技术从区域市场迈向全球舞台的关键一步。
巴基斯坦空军此次参展的JF-17 Block III是“枭龙”系列的最新升级型号,配备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40公里,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6个。该雷达采用氮化镓技术,性能对标美国F-35的AN/APG-81雷达,但成本仅为后者的一半。与法国“阵风”战机的RBE-2A雷达相比,KLJ-7A的T/R模块数量更多(1000个对836个),探测距离优势明显。
PL-15E远程空空导弹是此次展示的核心装备,其射程超过200公里,采用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和主动雷达导引头,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今年5月的印巴空战中,PL-15E曾成功击落印度空军的米格-29,验证了其超视距作战效能。该导弹的出口版本PL-15E虽在性能上略低于中国自用型号,但仍代表了国际军贸市场中远程空空武器的先进水平。
JF-17 Block III的其他升级包括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复合挂架和空中加油探头,进一步扩展了任务范围。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体(PAC)已生产超过110架早期型号,目前专注于Block III的制造,作为与歼-10CE搭配的主力机型。这种模块化升级路径降低了用户的换装成本,成为吸引国际买家的关键因素。
此次展示的战略意义在于打破西方对高端战机技术的垄断。美国长期通过F-16等机型控制盟友的空军装备体系,而“枭龙”以1亿美元的单价(仅为“阵风”的1/3)提供了80%的作战效能。阿塞拜疆已订购40架Block III,埃及、尼日利亚等国也在评估采购计划,显示中国军工的“性价比+实战验证”模式正在改变传统军贸格局。
PL-15E的亮相也引发了对空战规则重塑的讨论。其超远射程和抗干扰能力迫使对手战机必须优先规避,从而压缩了战术机动空间。美国智库CSIS评估认为,中国通过“体系化输出”(雷达+导弹+数据链)正在建立独立于西方的空战标准,这种模式在印巴冲突中得到验证后,对中东和东南亚市场产生示范效应。
中国军工技术的透明度在此次展示中尤为突出。PL-15E曾多次在珠海航展等国际平台亮相,国防部也明确表示其出口符合国际规范。这种开放姿态与西方对核心技术的严格封锁形成对比,有助于消除潜在客户的疑虑。央视近期公开的智能弹药生产线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制造”的可信度。
从长远看,“枭龙”与PL-15的组合标志着中国军工从单一装备出口向“作战体系输出”转型。通过配套训练、维护体系和联合演训,中国正在培养依赖其技术标准的用户群体。这种模式不仅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也为地缘战略布局提供了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