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不只是你想象中的荒野天堂
我在肯尼亚工作的第一天,就被这里的反差震惊了。
首都内罗毕的商业区,玻璃幕墙高楼林立,星巴克、肯德基一应俱全,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来去匆匆。转个弯,贫民窟里的泥泞小路上,赤脚的孩子们在垃圾堆里翻找着可回收物。
这就是真实的肯尼亚 - 现代与落后的极端拼接。
清晨6点,内罗毕的街道就开始堵车。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全靠司机互相谦让。摩托车从汽车间的缝隙中穿梭,公交车随意停靠,路边的小贩推着手推车横穿马路。
这里的交通,是一场每天都在上演的"默契杂技"。
坐上长途客车去马赛马拉,才知道什么叫"绝望"。号称是"高速公路"的A104,其实就是条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路面坑洼不平,没有路灯。一到雨季,道路就成了泥潭,大巴陷在里面动弹不得是常事。
6小时的车程,硬是开了12个小时。
肯尼亚的基础设施让人哭笑不得。首都供电时断时续,每周固定停电两次,好一点的酒店和办公楼都配备了发电机。自来水更是奢侈品,大部分居民区靠水罐车送水,一周两次。
网络倒是让人意外。移动支付在这里异常发达,从路边小贩到大型超市,都用M-PESA支付。可网速却时好时坏,视频通话经常卡成PPT。
非洲时间在这里是真实存在的。约好9点开会,对方10点才姗姗来迟,还一脸轻松地说"没关系,这是非洲时间"。
餐厅点餐,从下单到上菜轻轻松松一小时。着急也没用,服务员会笑着告诉你"Hakuna Matata"(不要担心)。
但让我意外的是,肯尼亚人的生活质量比想象中要好。
超市里进口商品一应俱全,中产阶级周末会去高档商场购物。内罗毕的咖啡馆精致得不输欧美,一杯拿铁要50先令(约30人民币)。
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现实之上。
内罗毕最大的贫民窟基贝拉,200万人口挤在2.5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家七八口共处10平米的铁皮房。而几公里外,凯伦区的独栋别墅,一平米要价3万美金。
Tips:- 来肯尼亚旅行,一定要订好酒店,确保有备用发电机- 随身携带充电宝和纸质地图,不要太依赖手机导航- 提前在手机上装好M-PESA,这是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预约用车建议找正规租车公司,别图便宜搭黑车- 长途汽车要选白天出发,夜间道路状况更差- 雨季(3-5月、10-12月)尽量避免自驾,道路泥泞难行- 餐厅一定要预留足够时间,非洲人的节奏真的很慢
肯尼亚让我明白,现代化不是一个标准答案。在这片土地上,繁华与落后并存,效率与随性共生。它有让人绝望的基础设施,也有让人惊喜的包容与活力。
这就是真实的非洲,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复杂。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