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阿塞拜疆警察冲进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巴库办公室,直接切断电源、没收设备,现场记者全被赶出门外,连条新闻稿都来不及发。 这是近半年来该机构第二次被抄家,今年2月就被政府封杀,但员工偷偷运营到今日。
这还没完,阿塞拜疆同时在国内发动“文化大扫除”:所有俄罗斯音乐会、艺术展、演出全部取消,买票的观众收到短信通知强制退钱。
引爆一切的是一周前俄罗斯的致命行动:警察强攻叶卡捷琳堡的阿塞拜疆人社区,双方当场交火,两名阿国公民死亡,六人被拷走扣上“黑帮分子”帽子。
阿政府彻底怒了,这不是简单的跨国纠纷。 背后的火药桶早被点燃:从俄罗斯偏袒死敌亚美尼亚抢走纳卡土地,到俄军导弹打爆阿塞拜疆民航客机38人丧生拒不认账,再到被曝光的俄媒间谍网借新闻社搞情报,这个高加索小国终于掀了桌子!
阿塞拜疆内政部向路透社证实了警方行动。当地官员称,办公室内发现伪造证件和加密通讯设备。 两名记者被拘留调查,理由是涉嫌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传递情报。 卫星通讯社员工透露,警方封存了所有电脑硬盘,连打印的采访提纲都被没收。
文化禁令由阿塞拜疆文化部直接下达。 原定7月3日的莫斯科交响乐团巡演海报被工作人员连夜撕掉,巴库歌剧院的俄语戏剧《樱桃园》场次表被紧急覆盖。 策展人雷拉·阿巴索娃看着仓库里打包好的俄罗斯先锋派画作摇头:“开展前一天被叫停,损失谁来赔? ”
冲突发生在6月22日深夜。 俄特种部队闯入叶卡捷琳堡一栋六层公寓楼,声称追查跨国走私团伙。三十多名阿塞拜疆侨民用家具堵住楼梯抵抗,俄警动用震爆弹破门。
居民手机视频显示,楼道弥漫刺鼻烟雾,有人从四楼窗口坠下。医院记录显示,死者头部遭受钝器重击,六名伤者中两人脊椎断裂。
纳卡问题像刀扎在阿塞拜疆心里。 2020年战争期间,俄军以维和名义进入纳卡,却坐视亚美尼亚武装死守争议领土。
直到去年阿军发动闪电战夺回控制权时,俄罗斯维和部队关闭检查站拒不放行,被阿总统阿利耶夫怒斥“虚假中立”。 当俄军车队最终撤离时,沿途村民朝装甲车丢烂番茄。
能源敲诈更是明牌。 俄气公司长期以每千立方米70美元低价收购阿天然气,转手以200美元卖给欧洲。 去年阿塞拜疆启动跨安纳托利亚管线直通希腊,今年俄气采购量暴跌40%。 俄能源部长威胁“削减过境配额”时,阿方反手把天然气卖给了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
2024年2月的坠机惨案。 一架巴库飞往格罗兹尼的民航客机在俄领空被S-300导弹击中,残骸散落达吉斯坦山区。 俄国防部咬定是“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直到黑匣子数据曝光导弹发射坐标在俄军基地。38名遇难者家属至今没等到道歉信。
间谍指控在搜查现场被坐实。 调查人员向媒体展示“证据”:卫星社记者证件里夹着FSB特工编号卡,电脑回收站发现删除了上百份阿军调动报告。 一名被捕记者被查出定期向莫斯科发送巴库港油轮进出数据。
报复链条早已展开。 6月10日,俄副总理维多利亚·阿布拉姆琴科访阿行程突然取消。 一周后两国议会联合委员会无限期休会。 叶卡捷琳堡冲突后,阿外交部召见俄大使的抗议照登上官媒头条。
转向西方的动作赤裸裸。 5月美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的代表团考察巴库军用机场,6月初阿军装甲师与北约部队在阿布歇隆半岛搞实弹演习。 更让莫斯科跳脚的是,阿利耶夫公开承诺向乌克兰运送“人道物资”,但基辅军方人士透露收到过阿制激光制导炸弹。
哈萨克斯坦紧跟脚步。 上个月刚立法要求政府文件优先使用哈萨克语,减少俄语标识。 能源部长宣布2026年前停用俄石油管道,改用里海船运。 阿拉木图街头新开的肯德基门口排起长队,取代了原本的俄式快餐连锁店。
俄外交部30日下午才发声明,抱怨阿方“非法扣押记者”。 对于间谍指控,发言人扎哈罗娃只重复“遵守国际法”的空话。 叶卡捷琳堡血案的最新进展是:俄侦查委员会称两名死者“拒捕袭警”,六名被捕者转入列福尔托沃监狱关押。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