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清晨,一枚精确制导炸弹从天而降,直接命中了柬埔寨陆军第7步兵师的指挥所。师长敦颂扬少将,据称当场阵亡。
这位柬埔寨最高级别的阵亡将领,他的牺牲,几乎在一瞬间就宣告了柬军反击的彻底失败。这场仗,从那一刻起,结果已然明朗。
冲突的导火索,表面上看是近日泰国三名士兵在柏威夏寺争议区触雷,造成重伤截肢。泰国指责柬埔寨布设新地雷,柬方则反驳为历史遗留。
但随后泰国展开的军事行动,其规模和决心,远超普通边境摩擦。一场陆海空协同的大规模攻势,就此拉开序幕,这背后显然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泰军强攻:一边倒的战局
冲突升级后,泰国方面行动迅速且果决。曼谷不仅驱逐了柬埔寨大使,关闭所有边境口岸,直接将两国关系降到冰点。
7月24日到26日这三天,泰军海陆空齐动,展现出压倒性的军事实力。空军率先出击,F-16和JAS-39“鹰狮”战机挂载精确制导炸弹,对柬军阵地和指挥所进行不间断空袭。
柬埔寨仅有的一套KS-1C防空系统,即便有六辆发射车,面对泰军的饱和式攻击也显得力不从心,很快就失去了效用。空中优势完全一边倒。
陆地战场上,泰国从北部火速调来了号称“东南亚最强”的VT-4主战坦克。这些先进的装甲车,搭配M60A3坦克和85式装甲车,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
它们轻易碾压了柬埔寨由老旧T-55和59D坦克构筑的防线,柬军在地面根本无法有效抵抗。泰军的推进,直接打到了柬埔寨的家门口。
海上,泰军也毫不手软。包括轻型航母在内的八艘战舰,直接封锁了柬埔寨戈公省海域。这等于直接掐断了柬埔寨90%的外贸通道。
同时,海军陆战队还进行了小规模的登陆攻击,彻底形成了对柬埔寨的三面包围。军事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让柬埔寨迅速陷入绝境。
枪炮声里:稀土与权力的诱惑
泰军如此雷霆万钧的攻势,显然不只为了那几处地雷。真正的驱动力,其实在柏威夏寺争议区的地下深埋着。
今年年初,这片争议区域被探明蕴藏着估值超过六千亿美元的稀土矿脉,这相当于全球8%的稀土储量。这笔巨额财富,瞬间让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彻底白热化。
要知道,1962年国际法院只把寺庙判给了柬埔寨,但周边那4.6平方公里的土地归属,一直是个悬案。稀土矿的发现,让这个悬案变得价值连城。
对于泰国来说,国内军方、王室和文官政府三方势力博弈激烈。军方正好可以借战争扩大话语权和资源,提升声望,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问题。
泰国代理总理普坦,也急需军功来巩固自己在国内的权力地位。可以说,这是个“名利双收”的机会。
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外界也有分析认为,他可能想利用这次外部冲突,来转移国内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和注意力。
棋盘之外:大国的身影
当巨额财富和内部权力游戏掺和进来,外部大国的影子自然不会缺席。美国和中国,在这场冲突中都扮演了各自的角色。
美国对泰国的军事行动,态度颇为微妙。泰国F-16战机的武器系统,需要美国解锁才能发挥作用。五角大楼的沉默,其实就是一种默许。
但当战火蔓延,特朗普总统很快通过推特发声,直接将停火与未来的贸易协议挂钩。这等于是划下了一条经济红线,明确要求两国停止军事行动。
这招“以经济施压促停火”,效果显著,直接把冲突双方推向了谈判桌。美国显然不希望区域动荡,但也乐于看到盟友力量的展示。
至于中国,柬埔寨的KS-1C防空系统就是中国制造的,但实战效果并不理想。冲突爆发后,中国官方敦促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同时,中国还发布了针对在柬公民的安全提示。这表明中国希望区域稳定,但避免了深度军事卷入的复杂心态。
结语:休战,而非终结
敦颂扬将军的阵亡,最终换来了一纸停火协议。7月27日夜,柬埔寨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接受“立即无条件停火”的提议。
紧接着,7月28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主持下,于吉隆坡举行了会谈。
这场会谈达成了停火协议,但与其说是和平的到来,不如说是泰国把军事优势转化为谈判筹码的开始。泰军后撤五公里建立观察哨,但军事压力依然存在。
核心争议,比如稀土矿的开采权和4.6平方公里争议土地的主权,这些深层矛盾,其实都还没有解决。对柬埔寨而言,这份协议更像是一张“休战符”,而不是真正的“护身符”。
将军的牺牲,以及那些在炮火中损毁的雷达残骸,都为小国的生存法则写下了最冰冷的注脚。国家的真正安全,终究不能寄托在他国的“仁慈”或者大国的“平衡”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