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3日举行的乌克兰首都基辅国际战略论坛上,一名美国高层官员突然说出一句震惊四座的话。他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中国愿意,俄乌冲突第二天就能给搞定。
这番话刚一讲出来,现场媒体都哗然了,瞬间就火遍了网上。在9月1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也作出了明确的回应。这其中到底藏着怎样的真实心思?为什么美国总喜欢把中国“牵扯进去”?
这不单是外交上的对峙,更像是一场关于国际格局的角逐。美方代表凯洛格的发言里,满是暗示、指责,还有试图左右舆论的意味。他把俄罗斯比作中国的“小弟”,还声称俄军离不开中国的援助。意思就是说,要是中国不再“撑腰”,俄罗斯就会倒下,战争也就自然告一段落了。
这番话到底是站得住脚的真实情况,还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政治操作呢?中国的回应又是怎么回应这些“甩锅”言论的,成功揭穿了这场“推责任”的把戏?
凯洛格这话不是第一次说了。今年一月,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就曾公开反驳过类似的说法。那时候,美国代表在联合国散布了三大谣言:第一,说中国向俄国提供武器;第二,说中国在政治上为俄国撑腰;第三,说中方支持导致战争拖延。这三条都被中国一一驳斥了,明确说明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耿爽当时说得挺直正的,他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真的向俄方提供了武器,战场上的局势早就不一样了。中方多次强调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呼吁和平对话,还派出特使奔波于各国之间,努力为实现停火作出努力。
凯洛格那说“明天就能停战”的话,听着像是在对中国喊话,更多是个政治姿态。他把俄乌冲突的复杂情况,一笔带过地归咎于中国的支持,似乎认为只要打压中国,一切问题就能解决似的。
其实情况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中国在整个俄乌冲突中,一直坚持中立立场,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也没有添油加醋。促成和平的,根本不是哪个国家单方面的压力,而是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利益的折中以及外交的努力交流。
凯洛格在发言中提到一件事:乌克兰的无人机技术已经超过了美国。他说乌克兰成为全球无人机研发的领头羊,甚至在军事工业技术上领先于美国。表面上是在夸乌克兰,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紧张感,突出美国必须加大力度支持乌克兰,同时又把中国摆在“对手”的位置。这一番说辞,实际上达到了三方面的目的。
一方面,他在国内煽动百姓情绪,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另一方面,向盟友施加压力,要求他们跟着一起制裁中国;再者,还试图利用舆情压力,让中国在国际上“背黑锅”。
凯洛格说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9月10日,特朗普在跟欧盟官员通话时就提出,要让欧盟对中国和印度加征100%的“二级关税”,作为对俄制裁的一部分。这个举动不仅严重影响全球供应链,还表明美方正把俄乌冲突当成打击对手的把柄。
特朗普的心思很明显,一方面高喊“和平”的旗号,另一方面却不断向盟友施压,要求他们加大对中国的经济打击力度。他还向七国集团提出要求,联合起来对买俄油的中国和印度征税,想把俄罗斯的能源收入给搞剁。
不过,欧洲国家可没那么配合。在美国不断煽风点火的情况下,法国、德国等国都派出了代表团去中国,意思是想加强两边的合作关系,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欧盟内部也有人觉得,不能再帮美国当替死鬼,地站在自己利益这边来考虑。
中国这边想得挺清楚。在9月15日下午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说明得很明白,中俄之间正常的贸易往来符合世贸组织的规矩,没有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应该被干涉。中国会继续坚持公平公正的立场,积极推动和平谈判的进展。
这场“拉中国下来陪衬”的把戏,终究没成气候。凯洛格还提到个细节,他说俄罗斯和朝鲜的军事合作,意味着俄军已经“走投无路”,甚至得引进朝鲜士兵。话一出来,媒体也跟着热闹,把中俄朝之间的“军事联盟”炒得沸沸扬扬。
不过仔细想想,这说法还是漏洞不少。俄罗斯确实受到西方的压力挺大,但这并不代表它完全靠中国撑着。俄乌冲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长期、复杂的地缘政治事,谁说停就能停下来。中国也从没表明要在这场冲突中扛起领导责任。
再说了,俄罗斯可不是那种会随便听别人摆布的国家。普京带领的俄罗斯一直强调国家主权和独立,他在三月份还提过,愿意停火,但条件是要实现长久的和平,还得从根本上解决乌克兰危机。在战略目标没达成之前,俄方是不可能轻易让步的。
这就说明,凯洛格那所谓的“中国一句话就能让战争结束”说得挺飘,不靠谱。那句话讲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俄乌这场战斗可不是简单的“谁支持谁”就能搞定的事,而是涉及到历史、地理、民族、资源等等多个因素的复杂冲突。
凯洛格那话其实就是想把注意力从俄罗斯身上挪开,他心里清楚,战争拖得越久,美国家民就越会觉得烦,欧洲也会有些不耐烦。要是能把责任归咎到中国身上,舆论就能暂时“平息”点,这样一来,美国就能继续背后操控局势。
不过中国可不打算认这个责任。多次表态说,任何单方面的制裁都行不通,硬要施压只会让对峙更激烈。中国一直提倡的是和睦相处、共赢共享,不会因为别国的操控就动摇自己的一贯立场。
不光这样,中国还在积极推动政治方面的解决方案。早在去年,就提出了“十二点和平建议”,内容涵盖停火、恢复对话、重建基础设施啥的,给和平开出了一条实际的路子。而且呢,中国还跟一些“全球南方”的国家一块儿,成立了“乌克兰和平之友”小组。
这才是真正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大国作为。再看看美国这边,特朗普一边喊着和平,另一边却在暗地里鼓动北约增加军援。他还在社交平台上鼓动对中国提高关税,甚至高达100%,说这样才能让战争停止。
这到底是想促和,还是想牟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9月14日,中方由国家发改委的何立峰领衔,与美方展开了新一轮的经贸会谈,而其中关税问题也成了重头戏。这说明中方并没有因为美方的一些指责就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决心。
这种沉着冷静,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大国该有的样子。反观美国的部分政客,总喜欢拿“战争”“压力”“制裁”这类词当炮弹,反而让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乱得更厉害。
归根结底,这场俄乌战事要想停火,关键得看双方的诚心实意,还得看国际社会的智慧点啥。这不是靠一句话、一关税,或者一个威胁就能搞定的事情。中国不会被这些“拉下水”的招数牵着鼻子走,也不会在没有原则的情况下轻易妥协。这就是中方的立场——冷静、负责、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