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张广西“最寒酸的夫妻房”在网上流出,引发热议。评论区里,充斥着居高临下的声音:那种优越感,才真正刺眼。
狭小逼仄的现实一位女子讲述:她和丈夫在工地打零工,因经济拮据,为了多省点钱供孩子上学,便选择住在公司免费提供的员工宿舍。虽说不必交房租,但住宿条件极其简陋。屋子不大,只放得下两张上下床,连最基本的卫生间都没有。洗澡、上厕所,只能去对面的林子里解决。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个小房间不仅住着她们夫妻,还挤着另一对关系紧张的夫妇。对方几乎隔三差五就吵架,争吵声此起彼伏。她不禁叹息: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冷漠刺耳的评论然而,评论区里却充满了俯视般的嘲讽:“换作我,绝不会和老公住公司宿舍,宁愿租房住。”“工地宿舍真有这么差?我们这边住的可都是公寓。”“这是炒作吧?不敢相信会有人真过这样的生活。”“要是真这样,那就一句话,换个老公算了。”“天啊,这种环境夫妻怎么相处?太尴尬了吧!”
看到这些言语,我只觉得心寒。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过得如此凄苦?习惯了都市繁华的人,往往误以为人人都拥有和自己一样的条件。殊不知,在看不见的角落,许多人一生都在为最基本的生存挣扎。正如《十宗罪》所言:“有时我们能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最底层的悲苦。”那些从未真正贫困过的人,是永远不可能理解贫穷的重量。在指责别人之前,先明白:有些人,仅仅活着,就已拼尽全力。奢华与辛酸的对比有人在网上晒豪宅,并配文:“你呢,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
“我11岁就坐上了迈巴赫。”
“在家就有星空影院。”
“爸妈房在楼上,弟弟房在楼下,这层楼只属于我。”
还有人展示自家百年古董,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而在上海武康路,一幢幢洋房门口常有游客拍照打卡,甚至拍婚纱照。但对真正住在里面的人来说,这不过是自家宅院而已。
更有博主晒出自家2200平米的城堡:城内设私人泳池、桑拿房、超市般的零食仓库、满墙的酒柜与衣帽间、豪车停满的地下车库……奢侈得令人咋舌。
这世界上,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有的人一生困苦。出身无法选择,但态度可以决定。享有优渥并非过错,可若因此轻贱他人,缺乏共情,才是最丑陋的事。底层生活的另一面广州某天桥下,帐篷密密麻麻。居住其中的,多是外卖小哥、农民工和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为了省房租,他们只能蜗居桥底。若非迫不得已,谁愿意在这样的环境里度日?
一位环卫工阿姨,为了省钱补贴家里,住在夹在店铺之间的狭小走廊。那里四处漏风,没有床,她却一住就是数年。
一位七旬老人,因意外摔断腿,自制草木假肢,仍然艰难推着小车沿街叫卖竹筐。他活着,就已用尽全力。
麻绳专挑细处断,苦难总落在最不幸的人身上。没有经历过,就不要轻易嘲讽。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一句话:“你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穿上他的鞋子走一段路。可一旦你走过,就会觉得心痛难当。”最后的话那些从未体验过贫苦的人,不会真正懂得什么叫贫穷。若懂,请尊重;若不懂,请沉默。闭嘴,有时就是一种善意。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我所期待的,是一个能用文明尺度来检视自身的中国。”一个社会对穷人的态度,决定了它的温度。若能温暖,国便光明。愿所有为生计苦苦挣扎的人,都能被善意包围。愿黑暗终会散去,黎明终将来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