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材行业传来大消息。工信部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共同发布《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这份文件明确提出要严禁新增水泥熟料产能,要求水泥企业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项目备案的产能制定置换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政策有望减少约10%的熟料产能。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水泥价格有望走出低谷。这对于长期深陷价格战的水泥行业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在行业迎来转机之际,我们不妨看看四家水泥龙头的表现。上峰水泥、华新水泥、塔牌集团、海螺水泥,这四家企业各有特色,都在积极应对行业变化。
上峰水泥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水泥生产企业。公司主要生产42.5级水泥、52.5级水泥和油井特种水泥,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新业务,骨料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公司还向“光储充”新能源和智慧物流领域延伸,布局未来发展。
华新水泥在行业内地位稳固,熟料产能排名全国前四。公司业务涵盖水泥制造与销售、商品混凝土、骨料等,市场覆盖华中、西南、华东等区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新水泥在海外布局深入,在12个国家设有生产基地,海外水泥粉磨产能达到2470万吨/年,在建熟料产能约155万吨/年。
塔牌集团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旗下拥有“塔牌、粤塔、嘉应、恒塔”等多个品牌。公司在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供电量和余电上网收入持续增长。公司计划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
海螺水泥作为行业龙头,是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公司产品线齐全,提供32.5级、42.5级和52.5级水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公司在营销网络建设上独具优势,在国内外设立500多个市场部,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完善沿江沿海市场布局。
从财务指标看,四家企业展现出不同的经营特点。通过杜邦分析法拆解,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各家的优势劣势。
ROE由三个因素决定: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和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反映盈利能力,权益乘数体现财务杠杆使用程度,总资产周转率显示资产运营效率。
在销售净利率方面,塔牌集团表现突出,达到21.4%。这意味着公司每100元收入可以净赚21.4元。上峰水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分列二至四位。近几年来,除塔牌集团净利率提升明显外,其他三家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财务杠杆使用方面,华新水泥权益乘数最高,达到2.024倍。上峰水泥、海螺水泥、塔牌集团依次排列。五年来,四家企业的财务杠杆都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资产运营效率上,华新水泥以0.229次的总资产周转率领先。海螺水泥、塔牌集团、上峰水泥紧随其后。受基建投资放缓和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水泥价格近年持续走低,四家企业的资产周转率都出现明显下降。
综合三项指标,华新水泥ROE约4.01%,排名第一。公司凭借较高的财务杠杆和资产周转率,弥补了净利率的不足。塔牌集团ROE约3.64%,排名第二。公司净利率最高,但资产周转和财务杠杆相对保守。上峰水泥ROE约2.71%,排名第三。海螺水泥ROE约2.19%,排名第四,各项指标相对均衡但缺乏突出亮点。
随着行业政策利好释放,水泥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有助于改善行业供需关系。龙头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关注各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塔牌集团在盈利能力上表现突出,华新水泥在运营效率和海外布局上具有优势,上峰水泥在新业务拓展上较为积极,海螺水泥则在渠道网络上根基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