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案即将开庭审理!
事情走到第三步了。
离终点不算太远。
这种阶段往往最磨人。
就像长途开车最后那段路。
明明看见城市灯火了。
还得在高速上再开半小时。
瑶瑶弟弟在社交平台发了新动态。
胜利就在眼前,大家挺住。
十一个字收获一百八十万点赞。
评论区挤满等这天太久和必须严惩凶手的留言。
八月初那场悲剧进入司法流程最后阶段。
最初谁都以为只是个普通家庭纠纷。
后来发现里面藏着特别恶劣的算计。
这种算计的细节让人不太愿意细想。
现在所有关注都压在最后那道程序上。
弟弟那句话成了最直接的宣泄口。
数字还在往上涨。
不对,应该说数字自己会说话。
每个点赞都是具象的期待。
评论区有种奇怪的秩序感。
没有争吵没有质疑。
清一色朝着同一个方向。
这种一致性反而让人有点不安。
普通悲剧变成公共事件的过程总是这样。
开始是震惊接着是愤怒最后变成等待。
等待某个确定的结果。
现在就在等那个结果。
从夏天到冬天。
四个月在互联网上足够让任何热点冷却。
但这个没有。
它像卡在喉咙里的刺。
必须被取出来才行。
弟弟的账号变成某种意义上的纪念碑。
每句加油都在增加它的重量。
最后那段司法流程像马拉松终点前的直道。
所有旁观者都在赛道两旁站着。
他们不说话。
只是看着。
金昊二十六岁,在孟村县检察院做劳务派遣。
他家在医疗系统有根基。爷爷当过医院领导,父亲在县中医院有股份。母亲张某在平安医院操作B超设备。
瑶瑶带着二十万陪嫁结婚。她后来成了全职妈妈,连孩子的奶粉钱都得向丈夫要。
她想过去馒头店打工,时薪十块。金昊觉得丢人,没让她去。
家暴从婚后不久就开始了。二一年有段录音,瑶瑶家人还存着。
不对,应该说是定期发生。
金昊最后动手是因为瑶瑶不听话。也不能这么说,那可能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她在挡路,挡了他和另一个女人的路。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长着毒芽。
金昊和那个女人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
他们都靠着关系网进去的
那个女人已经怀了身孕
他们在沧州最贵的地段买了婚房
这事瞒着所有人
对金昊来说
解决瑶瑶是个很划算的买卖
能拿到全部家产和孩子
还能让怀孕的同事名正言顺
这个账他算得很清楚
去年八月下旬那个晚上的监控
是瑶瑶最后留下的画面
喝醉的金昊跳起来拍打她的后颈
年幼的儿子就在旁边看着
没人想到这会是死亡的前奏
回家后因为联系女同事的事
他们吵了起来
金昊抄起了铁棍
法医后来看到那些伤
颅脑损伤脑干出血
肺和肝都破了
腰椎碎成几块
全身都是棍棒留下的痕迹
他打完人就坐在那里
看着瑶瑶挣扎了整整八个小时
不对
是眼睁睁看着
法医说早点送医还有机会活下来
三四成的希望
等到早上人彻底没了气息
他才叫来父亲和医生
让母亲张某帮忙清理现场
销毁监控记录
想做成心梗猝死的假象
他没想到母亲的帮忙会变成证据
更没料到瑶瑶的母亲会拼命讨公道
那个老人家的决心
他当初根本没算进去
那位本该含饴弄孙的老人,头发是在某个夜晚突然变白的。
她不懂法律条文,也不擅长制造舆论。只是固执地往返于警局和法院之间,把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反复递交。
有人在法院门口见过她。手里紧握着女儿的照片,眼睑浮肿得厉害。那段时间据说每天都要去医院输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濒临极限。
瑶瑶的弟弟承担了所有对外沟通的工作。
他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同步案件进展的同时还要安抚关注者。四十二万粉丝成了这个家庭最坚实的支撑。
面对建议接受经济补偿并出具谅解书的声音,他在动态里写得清清楚楚。
一分钱不要,也不出具谅解书。
这不是情绪化的表态,而是全家共同划定的底线。所有人都明白,经济补偿意味着案件性质可能发生变化,施害者或许就能避开最严厉的刑罚。
这个家庭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也不敢用司法结果做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