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眉笔”螺子黛:源自波斯的奢华美容品

2025-10-27 12:01 183

如今女生出门画个眉毛,拿起支眉笔几分钟就行了,可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小姐们也有专用的“眉笔”,而且还来自遥远的波斯,是个稀罕货,贵得让普通人根本想都不敢想。

先说说螺子黛到底是个啥。它可不是我们现在用的那种带笔杆的眉笔,更像一小段黑色的“粉笔”,不过比粉笔细密得多。这东西的原料是从波斯那边进口的,属于当地一种天然的黑色矿石,先把矿石磨得特别细,然后加入一些动物胶或植物胶,搅拌成糊状,再压成细细的条状,阴干之后就成了螺子黛。别看这工序挺简单,在古代,光把矿石磨细就不容易,更别说还得从波斯一路运到中国,翻山越岭、越沙漠、过戈壁,运输的花费吓人。

用唐朝的物价来算的话,咱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奢侈品”。据《唐六典》和出土的唐代文书记载,中期的唐朝,一贯钱能买两石粟米,差不多够一个人吃一个多月。那么一两螺子黛究竟卖多少钱呢?史料里写着,一两就能卖二十贯钱,这二十贯能买四十石粟米,足够一家人吃上几年了。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宫里的妃子用螺子黛,一次下来就用掉不少,大半条的螺子黛,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的生活费。你看,这不就说明它的价值有多高,当然是贵得离谱啦!

螺子黛不仅贵,还超级实用,这也是它能成为“顶级美妆神器”的原因。在它出现之前,古代女子画眉用的是“石黛”,就是把黑色的石头磨成粉,再兑点水调成糊,用小刷子蘸着画。这操作既麻烦,又容易弄脏手,画出来的眉色还不够均匀。而螺子黛就不一样了,它是成品的条状物,不用再研磨,也不用调水,直接拿在手里就能在眉毛上描,线条细腻流畅,色泽特别正,是那种带点光泽的黑,不像石黛那样偏灰。更厉害的是,它还不容易掉色,即使出汗,眉毛都不会变花,这在没有定妆粉的古代,简直就是“黑科技”一样的宝贝。

因为螺子黛又贵又好用,所以只有宫里的妃子和达官贵人家的小姐才能享受得起。比方说武则天当皇后的时候,宫里专门给妃子们配备螺子黛,还会按照等级划分,地位越高的妃子能领到越多,低级别的可能就只能偶尔用上几次。有资料显示,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每天起床画眉都必须用螺子黛,而且只挑最细最匀的条,稍微有瑕疵的都不拿。普通民间的女子虽然也想模仿,但只能用更便宜的替代品,比如把柳枝烧成炭再磨成粉,或者用一种叫“铜黛”的国产颜料,但这些都远远比不上螺子黛,颜色要么太淡,要么太浓,还特别容易掉色。

螺子黛能够从波斯传入中国,离不开丝绸之路的作用。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和西域各国的商贸非常繁忙。波斯的商人带着螺子黛、香料、珠宝这些珍品,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把螺子黛拿给贵族们买。由于数量有限,每次运来的螺子黛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还时常出现“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的场面。有的商人看到有利润,还想办法造假,把普通的黑土和胶水混在一起,冒充真货。可是这些假的一用就露馅,颜色暗淡、容易碎,根本比不上真正的螺子黛。

其实螺子黛除了是一款好看的化妆品,它还暗藏着唐朝的繁荣景象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故事。那会儿的唐朝,不光能买到波斯的螺子黛,还能品尝到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穿上带有中亚风情的衣服,听着从西域传来的音乐,简直就像一个国际大都市。螺子黛作为代表之一,成了唐朝女子追求美丽的象征,也见证了那时中外贸易的繁忙盛况。

虽然眼下咱们见不到真正的唐代螺子黛了,但从史料和古诗中还能感受到它当年的耀眼风采。比如,有诗句写“螺子黛描双蛾浅”,就是描述用螺子黛画眉的场景;还有文献把它比作“色如点漆,滑如青绸”,把颜色和质感写得栩栩如生。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姑娘们拿着来自波斯的螺子黛,细心描画眉毛,别有一番趣味。不禁让人觉得,这大概就是古今女生对“美”的共同追求吧。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