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摩托车冲上去,半小时不到就报销了七十二辆,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这事儿就发生在波克罗夫斯克,俄军那帮摩托兵跟潮水一样往前涌,乌克兰那边的无人机跟见了肉的苍蝇似的,一盯上就是一顿炸。
看着屏幕里那些小黑点一个个爆成火球,很多人都骂傻了,说这不是打仗,是排着队去送死。可这事儿怪就怪在,俄军不但没停,反而下了个更大的订单,一口气要了二十万辆摩托车。
这操作,说真的,把好多人都给看懵了。这都什么年代了,飞机坦克满天飞,怎么还玩起了二战时候的老古董?我一开始也想不通,后来找了点资料看,才发现这背后门道深着呢。这招不是他们原创的,根子能刨到二战那会儿的德军。
那时候德国人搞“闪电战”,他们的摩托化步兵(Kradschützen)就是尖刀。一帮小伙子骑着宝马或者尊达普摩托,跑得比谁都快,专门在前面探路、穿插、捅别人腰子。
那会儿的战场还没现在这么透明,摩托车跑起来,卷起一阵烟尘,真跟鬼魅一样。但现在不一样了,天上全是眼睛,热成像仪、高清卫星,你屁股后面几根毛都能给你数清楚,还想玩这套?
可俄军偏偏就玩了,而且玩出了新花样。他们现在搞的这套,压根就不是为了什么大纵深穿插,说白了,就是“战壕快递”。
你想啊,两边阵地就隔着那么几百米,中间那片地叫“灰色地带”,全是地雷、弹坑,还有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步兵背着几十斤的装备走过去,跟蜗牛爬没啥区别,还没走到一半,炮弹就下来了。
换成摩托车呢?油门一拧,时速六七十公里,步兵走半小时的路,它一两分钟就到了。就算被发现了,对方反应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差,就是摩托兵的活命窗口。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一小队人送到对方的战壕跟前,人跳下去,车子扔了都行,只要人能进战壕,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还不算完,摩托车真正牛的地方,还不全在冲锋上。我看到一个说法,说这玩意儿其实是前线的“生命线”。前线阵地里,最缺的是什么?不是枪,是吃的、是水、是子弹、是电池。大卡车目标太大,开过去就是活靶子。这时候,摩托车的作用就出来了。
它们目标小,噪音低,尤其是在晚上,关了车灯,借着夜色和烟雾掩护,一辆辆地往前线送补给。送点弹药,拉个伤员,就跟蚂蚁搬家一样。虽然一次运不了多少,但架不住量大、灵活。
你想想那个画面,炮火连天的夜里,一个士兵骑着一辆不起眼的越-野摩托,在弹坑里七拐八绕,车后面绑着几箱子弹和压缩饼干,这送的不是物资,是命啊。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在战场上玩命的摩托车,很多都不是什么军用特供,就是咱们市场上能买到的民用款,比如“KAYO”或者“宗申”这些牌子。
刷上一层迷彩漆,加个行李架,直接就拉到前线去了。这种做法叫“商用现货”,说白了就是图个便宜、省事、来得快。
说到这儿,就得提一提俄军为啥非要这么干了。战争刚开始那会儿,他们那些几百万美元一辆的T-90、T-80坦克,威风凛凛地开进乌克兰,结果呢?
不是被标枪导弹掀了顶盖,就是被小小的无人机扔个炸弹给废了,要么就是一头扎进雷区里动弹不得。一辆坦克炸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后续的报告、调查、补充,一套流程下来头都大。
后来他们算是把账算明白了。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之前就有个报告,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消耗,谁能用更低的成本耗死对方,谁的赢面就大。
一辆坦克的钱,能买上千辆摩托车。坦克损失一辆,指挥官得肉疼半天;摩托车损失几十辆,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反正便宜,再买就是了。这笔账,虽然算得有点晚,但总比不算强。
而且这套打法,也不是军事学院的教授们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野路子”。最开始把摩托车玩明白的,是那帮前瓦格纳的雇佣兵。他们在巴赫穆特打巷战的时候,就发现重装备施展不开,反而这种小巧灵活的玩意儿好用。
他们经常在夜里搞突袭,二三十辆摩托车,悄无声息地摸到乌军阵地附近,车上的人扛着温压弹或者火箭筒。
到了地方,人从车上跳下来,对着阵地就是一通猛轰,打完扭头就跑,绝不恋战。乌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想还击都找不到人。这种从血泊里总结出来的经验,比任何教科书都管用。
现在,俄军把这帮“老兵油子”请回来当教官,在全国两百多个基地里推广这套战术。从怎么开车,到怎么在车上射击,再到小组怎么配合,有人侦察、有人突击、有人殿后,全套都得练。
这说明啥?说明正规军那套打法,在某些情况下真的不好使了,只能放下身段,向这些“非正规军”学习。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一边倒。乌克兰那边也不傻,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他们用卫星加AI算法,再配合无人机,把整个战场看得清清楚楚。
摩托车一集结,还没出发呢,坐标就被人标出来了。等摩托队一冲锋,天上的无人机就跟下饺子一样往下砸炸弹。前面说的波克罗夫斯克那次惨败,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你看,战场就是这样,你出个“矛”,我就赶紧造个“盾”。现在,乌克兰的第425“Skala”突击团,也组建了自己的摩托化部队,学着俄军的样,边骑车边射击。这说明这种低成本、高机动的战术,已经成了潮流。
这二十万辆摩托车的订单,背后是中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之前那四万辆的试水,在乌克兰的烂泥地和雪地里跑,可靠性高达98%,这让俄军下了决心。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出这么多能适应战场的装备,放眼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能做到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装备了,它可能真的在改变未来战争的样貌。
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决定胜负的钢铁巨兽,如今却可能成为最脆弱的目标,而这些不起眼的“小摩托”,反而在改变战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