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现阶段,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支柱”的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愈发意识到多缴、长缴的重要意义,毕竟根据基本养老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计发原则,退休后相对较高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则有助于其自身更好保障晚年生活。
并且,依据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采取的“定额+挂钩+倾斜”调整原则,在后续待遇水平上调的过程中,也会凸显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都还是要呼吁广大职工多缴、长缴基本养老保险,这样便可以在退休后享有充分的经济保障。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众所周知,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按照国家政策要求,而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不断调整。
据悉,在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当中,国家便首次明确提出要正式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更好保障其晚年生活。
并且在此政策基础上,国务院于2015年又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中不仅明确提出要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实现体制内、外参保人员缴费方式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与此同时,文件当中也进一步强调要建立兼顾各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即统筹安排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
于是,自2016年起我国便实现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的统一,且沿用至今,即上文中所提到的“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3种办法相结合的原则。
人社部: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涨2%
7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其中明确凡是在2024年12月31日及之前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全国约1.5亿退休人员均可以自2025年1月1日起参与基本养老金水平的调整,总体涨2%。
而且,与之前笔者的预测一致,2025年继续采取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倾斜调整3种相结合的办法,且保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的统一。其中,定额调整依然体现公平原则,同一个地区内所有退休人员无论基本养老金水平高低均按照统一的金额上调。
挂钩调整主要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分别与退休人员的累计参保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因此,即便是在同一个地区内,每个人的挂钩调整金额也会存在差异。
倾斜调整主要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对于调整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龄和艰苦偏远地区的退休人员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的一种办法,体现出国家政策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2%只是全国整体的调整幅度,而并非退休人员个人均按照2%的比例来进行调整,按照定额+挂钩+倾斜的调整原则,不同的退休人员实际涨幅均并不相同。
8月1日起,养老金调整补发陆续到账
按照往年的惯例来看,在人社部正式下发通知明确调整范围、调整办法、调整水平等一系列注意事项之后,接下来便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然后再将调整增加额及时且足额补发到退休人员手中。换言之,上涨部分的待遇补发到账,调整工作才算完成。
所以,若不出任何意外的话,我们不妨可以大胆预测,31省市的人社部门将会在7月中下旬相继发布2025年度各自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自8月份起启动上涨部分基本养老金的补发工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各地实际补发到账的时间并不统一。
3200元/月及以下低收入群体涨幅更高!瞧瞧有你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3200元/月及以下的低收入退休人员群体涨幅相对更高呢?接下来,我们从2个方面展开介绍。其一,参考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以及2024年平均上涨3%的比例,我们可以得出全国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在2024年分别达到了3200元和6400元左右。所以,低于月人均待遇水平的退休人员无疑是低收入。
其二,“涨幅”与“月调整增加额”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概念,涨幅其实指的是“月调整增加额”标准除以本次调整之前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所得出的比值。因此,按照上文所提到的调整原则,由于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退休人员原本“基数”就比较低,上涨幅度自然更高一些。
结语
综上所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在2025年即将迎来21连涨,只不过在平均调整比例进一步收窄的大背景下,实际上涨的金额也可能会变少。而且,在各省公布具体实施方案之前,对于月调整增加额的标准其实我们还并不得知。所以,目前退休人员要做的仍是耐心等待啊!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