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金融科技赛道的“老将新兵”
京北方(002987.SZ)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服务商,核心业务聚焦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覆盖软件及IT解决方案与业务数字化运营两大板块。截至2025年,公司已服务超550家金融机构,包括所有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核心客户收入贡献率达75.10%,客户黏性极强。
区域布局:
总部设于北京,在潍坊、合肥、大湾区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及本地化团队。
潍坊基地(山东京北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坊子区正泰路1368号,聚焦金融科技外包服务;合肥子公司专注AI与数据处理,2023年员工规模突破1077人。
二、经营范围:双轮驱动的金融科技生态
1. 软件及IT解决方案(2024年收入占比64.87%)
核心产品:银行核心系统、支付清算、智能风控、RPA流程自动化。
技术壁垒:
持有43项专利,区块链票据管理系统落地5家国有银行;
数字人民币接入系统支持智能合约,覆盖个人/对公钱包一体化运营;
跨境支付技术:作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核心供应商,为银行提供跨境支付系统技术支持。
新兴领域:重点布局数字货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2025年在大湾区探索稳定币业务机会。
2. 业务数字化运营(2024年收入占比35.13%,同比+12.18%)
服务内容:智慧客服、消费金融精准营销、数据处理外包。
客户拓展:非金融业客户收入同比+23.77%,重点覆盖政府机构及央企;中小银行收入同比+17.26%,非银金融机构收入同比+23.42%。
标杆案例:中标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助学贷款辅助服务项目,金额25.86万元。
三、财务分析:稳健增长下的利润承压与结构性优化
1. 核心财务数据(2025年Q1)
营收:11.57亿元,同比+3.74%;
净利润:4673万元,同比-3.71%;
毛利率:22.4%(2024年全年数据),低于恒生电子(证券系统高毛利),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应收账款: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408.26%,需关注回款周期。
2. 成本与效率
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营收的8.2%,AI技术降本显著(如RPA流程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30%);
人员结构:2023年合肥子公司员工达1077人,技术团队占比超60%,支撑高毛利业务扩张。
3. 现金流与估值
主力控盘:113家机构持仓3.81亿股,占流通A股63.21%,显示长期信心;
估值对比:行业排名第一,市盈率(TTM)低于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等竞对,具备性价比。
四、行业前景: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
1. 金融科技市场规模
全球金融科技市场预计2025年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30%;
金融机构IT支出年均增速超10%,数字化转型需求刚性。
2. 政策支持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金融科技发展优先级,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领域获政策倾斜;
京北方作为数字人民币生态核心参与者,受益CIPS和货币桥体系加速落地。
3. 技术趋势
AI商业化:智能风控系统、AI大模型迭代升级,预计2025年贡献营收占比超15%;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业务毛利率超40%,公司先发优势显著;
区块链应用:供应链金融平台落地案例增加,单项目年收入超5000万元。
五、趋势预测:2025-2026年三大增长极
1. AI技术深度渗透
智能风控:2025年计划覆盖200家中小银行,单客户年费超200万元;
RPA流程自动化:在国有大行渗透率提升至60%,带动软件业务毛利率提升至28%。
2. 数字货币业务爆发
跨境支付:依托货币桥项目,2026年目标服务10家跨国银行,收入占比突破20%;
稳定币合作:与京东数字科技等企业探索稳定币发行,技术授权费单笔超千万元。
3. 全球化与生态拓展
东南亚市场:通过新加坡子公司拓展数字银行解决方案,2025年目标签约5家区域性银行;
政企合作:参与地方政府数字人民币试点,2026年非金融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15%。
六、总结:京北方的长期价值与投资逻辑
核心优势:
客户资源:深度绑定国有大行,客户生命周期超10年;
技术壁垒:数字货币、区块链、AI领域专利领先,复用性强;
政策红利:受益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科技国产化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