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再起,乌克兰战场骤然升温。就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宣布暂停与俄罗斯的谈判后,俄罗斯立即对基辅展开了长达十小时的猛烈轰炸。
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同一时段高调表态,称美方有意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一连串戏剧性的动作,像多米诺骨牌般接踵而至,把俄乌局势再次推向舆论风口。
泽连斯基的突然转向,宣告谈判暂停,是在7月10日作出的决定。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与俄罗斯之间的换俘行动尚未完成,目前不宜启动新一轮谈判。
换俘行动涉及身份复杂、人数众多的人员,且每一步都牵动双方的政治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波澜。
泽连斯基披露的信息显示,他此前已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通话,通话气氛“积极且建设性”。他直言,乌克兰已从美方获得“明确的政治信号”,并称所有迹象都显示,美国将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无疑是对乌克兰政府的一剂强心针。
消息一出,俄罗斯迅速作出回应。7月9日至10日,俄军对基辅发动大规模空袭,使用无人机及弹道导弹等多种武器系统,攻击范围波及基辅六大行政区域。据乌空军披露,俄罗斯出动约400架攻击无人机,其中近200架为“见证者”型号。同时,俄方还发射了18枚导弹,目标包括乌军指挥中心、防空阵地及补给线节点。
整个袭击过程持续超过十小时,已被外界视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猛烈的一次空袭之一。
在乌克兰多地拉响警报的同时,俄罗斯官方也发布了战果汇报。俄国防部称,过去24小时内,俄军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等方向击退多次乌军进攻,并对乌军军事设施进行了远程精确打击。
尼古拉耶夫地区的乌克兰海军陆战队部署点也被导弹命中,相关视频由俄国防部公开发布。
乌克兰方面则寸步难行。7月10日当天,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通报称,前线共发生201次交火,8个城市遭到空袭。乌空军表示,仅10日上午就拦截了382个空中目标。尽管俄军火力密集,乌方依旧竭力维持防线,但战场形势已然吃紧。
美国方面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变化。此前,由于库存紧张,五角大楼在7月1日暂停了部分对乌援助。美国内部评估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对乌援助消耗了其防空导弹库存的15%,加之对以色列和也门的持续支援,美国军方已不堪重负。
这导致乌克兰一度陷入防空弹药匮乏的困境,基辅、哈尔科夫等地接连三天遭受无人机轰炸,电力供应中断。
转机出现在7月4日美国国庆日。泽连斯基主动拨通特朗普电话,声称如果再不提供“爱国者”系统,乌克兰城市将面临毁灭性打击。特朗普在与助手交谈时坦言,泽连斯基的语气让他联想起疫情期间那些无助的州长,显然情况已非常危急。这一通话成为美方政策转向的导火索。
7月7日晚,特朗普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武器支持,主要为防御型武器。
他指出,乌克兰正遭猛烈攻击,必须获得自我保护的能力。这一决定是在五角大楼暂停援助六天后作出的,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是在外交压力和战场现实的双重压力下被迫让步。
尽管如此,特朗普的援助方案依旧显得小心翼翼。据消息人士透露,本轮援助总额约为3亿美元,涉及“爱国者”防空系统及部分中程火箭。美军现存的“爱国者”系统已严重短缺,仅满足25%的部署需求。有分析称,这批援助更多是象征意义,实质效果尚需观察。
特朗普并未满足乌克兰对“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等进攻性武器的需求,转而建议德国和挪威采购“爱国者”系统再转交乌克兰。德国同意采购两套,挪威则承诺一套。此举不仅减轻了美国财政压力,还巧妙地将责任分摊给北约盟友。
与此同时,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态度也经历了一番波折。
7月3日,他与普京通话,试图说服俄方停火。普京坚持乌克兰必须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并保持中立,态度强硬。特朗普对此颇为不满,甚至在通话后公开指责普京“忽悠”他,并威胁称若继续攻击,将考虑“空袭莫斯科”。虽然此言更多是政治姿态,但也足见两人关系出现裂痕。
特朗普一边对乌克兰表态支持,另一边又试图拉拢俄罗斯。
7月10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马来西亚短暂会谈50分钟,双方确认“致力于和平解决冲突、恢复经济合作”。这场会谈释放出某种缓和信号,也使外界对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浮想联翩。
乌克兰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泽连斯基宣布正考虑将现任国防部长乌梅罗夫调任驻美大使,并称近期将完成驻美外交高层更换。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加强对美外交沟通、确保援助顺利到位的战略安排。
尽管如此,泽连斯基拒绝谈判的决定令特朗普颇感意外。特朗普本以为恢复援助可促使乌方重回谈判桌,缓解战事压力,结果泽连斯基却以“换俘未完成”为由强硬拒谈。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让美方颇为尴尬,也可能影响后续援助节奏。
从战场态势来看,俄罗斯当前在乌东地区推进迅猛。已控制约八成地盘,并试图以第聂伯河为界切断乌克兰补给线。俄军在兵力上维持15万人规模,弹药充足,计划至少维持半年高强度作战。
乌克兰虽有美方情报支持,能提前获知俄军部署,却苦于武器不足,难以形成有效反击。
基辅持续遭受空袭,房屋损毁严重,平民死伤不断。乌东地区农田也因战火而荒废,农业生产陷入停滞。美国援助虽有所恢复,但数量有限,且迟迟未能到货。乌军面对日益加剧的攻势,只能苦苦支撑,形势岌岌可危。
目前俄乌双方仍在僵持,谈判陷入停滞,战火未见熄灭迹象。普京坚持谈判前提必须满足俄方条件,泽连斯基则在等待更强援助以增强筹码。特朗普虽尝试两边斡旋,却被现实困境所掣肘。
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观察,这场冲突早已超越国家之间的边界之争,演变为大国博弈的缩影。俄罗斯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底线,美国则以援助手段扩展地缘影响。
乌克兰成为两股力量夹击下的前线,民众苦不堪言,和平遥遥无期。
在这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尤其需要理性与克制。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不站队、不挑衅。多边主义才是解决纷争的钥匙,战争无法带来真正胜利。
泽连斯基暂停谈判、美国或恢复援助、俄罗斯再轰基辅,这三件事看似独立却环环相扣。每一环的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重塑战场格局。未来如何发展,既取决于各方选择,也取决于是否还有力量能在纷乱中呼唤和平。
战争从未带来真正的解决,只有对话与理解才能铺设通往未来的桥梁。在这场风云际会的博弈中,世界需要更多理智与担当,少一些火药与硝烟。
乌克兰的黎明,必须建立在和平的基础之上。
信息来源:
[1]泽连斯基:俄乌谈判暂缓 乌防长或调任驻美大使看看新闻Knews
[2]泽连斯基:暂不举行俄乌谈判 考虑将乌防长调任驻美大使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