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哪个方向磕头,能像辛芷蕾一样遇上赵涛?

2025-09-19 02:06 67

就是这个辛芷蕾,爽!

当初演技pk输给舒畅,后采时直言不讳:“我没预设过我会输,我不觉她有多好。”

野心勃勃的发言让她承受了一场巨大的网暴。

《演员的诞生》

后来在《如懿传》中饰演嘉贵妃,被网友攻击嘴唇厚、长得丑。

被爆出和翟天临的恋情,口碑雪上加霜,自己出面澄清还被讥讽“糊咖无人关心”…

发博自称是“国际巨星”也被疯狂嘲笑👇

笑她的人估计想不到,她举起威尼斯电影节影后奖杯一雪前耻!

姐想要,姐得到👇

前几天《vogue》拍20周年封面,姐还只能在群封中站边边。

如今一拿奖,金九群封立马换位置,从地上跑到了副C,手动升咖👇

曾经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跑龙套还被剧组踢出来,整整3年无戏可拍。

现在坐拥各大剧组拼命抛来的橄榄枝,享受一众奢牌吻了上来。

内娱举杯同庆,名利场众星捧月,舆论风向一边倒的为她鼓掌喝彩。

逆袭文学走进现实,任谁看了不想说一句蕾姐牛X!

当然,也有人说她纯属命好,要不是赵涛帮忙撕奖,她根本没机会拿奖。

要不是刚好是赵涛,换成章子怡坐在评委席,她可能也跟奖项无缘。

为啥?章子怡是出了名的“撕奖肌无力”🤷🏻♀️

请看各位撕奖战绩👇

图源@小企鹅

羊看到有人在问,所谓的“撕奖”到底是咋回事?

欧三电影节的含金量有啥特别之处,凭啥能让辛芷蕾咖位迅猛飙升?

别急,我们一个一个聊。

影后那么多,为啥这次全网狂欢?

先来说说,这次获奖含金量有多高?

嘉人银十原定封面是杨幂、刘诗诗,现在紧急改为辛芷蕾,完美印证了娱乐圈铁律之一——“国际奖项打破咖位排序”。

网友说她将彻底洗牌内娱85花格局,自此成为中女女星第一人,这话不算夸张。

姐咖位飞升,除了时尚资源井喷,影视资源也将断层领先。

押中宝的香奈儿为她连发5条推文,康泰纳仕集团破例“未拍先宣”意大利版VOGUE封面,Dior主动邀约2026高定代言…

王家卫递来电影版《繁花》剧本,漫威接洽动作戏合作,《刺杀小说家2》定档国庆…

王家卫提醒辛芷蕾

影后那么多,为什么辛芷蕾这次拿奖能引发现象级狂欢?

一方面是因为,华语大花们确实很久没有拿到亮眼的国际战绩了。

上一个欧三(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戛纳、威尼斯的简称)华人影后出现还是6年前——咏梅靠《地久天长》拿了柏林影后。

而辛芷蕾得奖终结了华语女演员6年无缘欧三奖项的空白。

在威尼斯影后这个赛道上,辛芷蕾之前只有巩俐和叶德娴。

但巩俐是新加坡人,叶德娴是美国人。(巩俐2008年嫁给新加坡烟草大佬黄和祥,随夫改为新加坡国籍)

so蕾姐不仅是80后首位、华语影史第6位欧三华人影后,更是现今唯一中国籍威尼斯影后。

华语影史共有6位欧三影后(图源@冬风啊)

而且这一次夺奖难度也不小,辛芷蕾得杀出重围。

在奖项公布前,尽管她影后赔率第一(得奖呼声最高),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确定百分百能拿。

毕竟,这次影后竞争阵容实在太强了!

茱莉亚罗伯茨(90年代一姐+奥斯卡影后)、凯特布兰切特(奥斯卡+欧三影后)、艾玛斯通(地表最强80后+奥斯卡影后)…堪称众星云集!

众所周知,欧三电影节向来都是入围靠实力,拿奖凭运气,但偏偏我们这次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这届“金狮奖”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有21部, ICS场刊分数满分4分。

舒淇导演首作的《女孩》拿了2.72分,梁朝伟主演的《寂静的朋友》拿了3.80的最高分。

而辛芷蕾主演的《日挂中天》只拿了2.64分,排名倒数第五,片子评价并不高。

场刊分从上至下依次是:《女孩》《日挂中天》《寂静的朋友》

有意思的是,辛芷蕾偏偏靠这部“低分影片”拿了影后。

为啥会这样?羊聊一聊欧三评奖机制,大家就清楚了。

首先,威尼斯电影节评奖默认一部电影只能拿一个奖,结果没出来前,谁也不知道哪个奖项花落谁家。

比如刚才提到的《寂静的朋友》,明明拿了近五年场刊最高分,但最后只分了个最佳新人奖,最高奖金狮奖偏偏给了比它低0.3分的《父母姐弟》。

贾木许领金狮奖

抓马的是,《父母姐弟》之前甚至都没能入围2025戛纳电影节,导演贾木许还气得在社媒发了竖中指的照片。

由此可见,欧三有各自的审美偏好,而影片质量好坏也不是拿奖的唯一因素。

甚至,片子质量太好有时候也挺“耽误”演员拿影帝影后的🤷🏻♀️

“烂片出影后”的调侃不是完全没道理。

但是话说回来,辛芷蕾这次拿奖绝对不是钻了漏洞,人家评审团可是特别强调了“全票通过”。

这含金量十足的四个字,源自蕾姐的实力,也蕴含了赵涛为“撕奖”付出的努力。

为什么必须撕奖,撕奖有多重要?

赵涛是贾樟柯电影的御用女主角,有些人没咋听过,是因为她主要混国际影坛。

不仅每部长篇电影基本都入围了欧三,还是亚洲首位意大利大卫奖(意大利最高奖)影后,被称为“意大利人的亲女儿”。

有人说,按意大利人对赵涛的喜爱程度,要不是她年年死磕戛纳,估计早拿威尼斯影后了。

大卫奖基本是围绕意大利的电影从业者展开的评奖,一个中国女演员拿到大卫奖,相当于一个老外在中国拿了金鸡奖

涛姐死磕戛纳,其实不难理解。

在国际A类电影节中,欧三一直稳占第一梯队。

而欧三中的戛纳电影节是出了名的难拿奖,它的金棕榈奖也一直是电影人终身追求的荣誉。

至今为止,华语影人拿过戛纳影帝影后的只有葛优(1994年)、梁朝伟(2000年)、张曼玉(2004年)三人,21年过去都没有再出第四人。

来自华语的历年欧三影帝影后

2022年,汤唯倒是差一点点就摸到戛纳影后奖杯了。

当时她影后赔率前期第一,电影《分手的决心》场刊分数3.2全场最高,多家媒体都预测她会是当届影后。

可惜最后她还是没拿到,反倒是朴赞郁拿了个最佳导演奖,采访中说自己也没想到会这样,还以为自己的男女主能拿奖。

汤唯戛纳“蒙娜丽莎”单人海报

有人说可能是因为戛纳影帝给了宋康昊, 影后就不会再给韩国电影。

话虽如此,但当年爆冷夺得戛纳影后的是伊朗女演员拉希米,她的表演被诟病还不如女二,但她就是拿了奖。

因为当年评审席中,刚好坐着一位伊朗评委蕾拉·哈塔米。(姐没少暗中助力)

演技好、作品好,没有自己人帮忙撕奖,就只能像汤唯这样吃哑巴亏。

欧三和奥斯卡的含金量区别,透过“撕奖”这一特色可见一斑。

奥斯卡更注重影片的政治与商业因素,更偏好美国本土化的电影,欧三则坚持以艺术性作为最高指标,国际视野更开阔,业内认可度更高。

奥斯卡采用以多胜少的评审团制度,欧三采用的则是“小评委制”,一共也就7、8个人。

评委在撕奖过程中能为心仪的电影拉到多少票,对影片拿奖至关重要。

今年欧三华语影人大放异彩

撕奖这个事,往小了说,会关系到电影人本人在圈子里的前途。

2005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争论不休,吴宇森一开始一言不发,直到高圆圆主演的《青红》放映,他开始表态:

“我想要回去拍一部历史战争片,如果《青红》从戛纳电影节空手而归,我作为一个电影人的命运就会被封死,因为我的下一部电影需要全中国人民的支持。”

最终《青红》分到了一个很小的奖,吴宇森后来也顺利拍完了《赤壁》。

最后拿了安纳托利亚金橙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往大了说,撕奖的本质其实是华语影人话语权的展现。

因为文化语境不同,亚洲人含蓄的表演很难能被西方评审get到,那么撕奖要做的就是消弭文化背景造成的误会、填补文化差异的沟壑,让其他评委更深入了解影片思想。

赵涛撕奖能力Max,就是因为当西方评委不懂东方美学时,她能精准阐释文化内核强势拉票。

三次担任国际A类电影节评委绝不空手而归

东京电影节时,外国评审看不懂《雪豹》、不清楚《老枪》的背景,她都会帮电影传达和表述。

这次辛芷蕾拿奖,她也功不可没。

赵涛讲述此次撕奖过程

2007年,张曼玉坐上了戛纳电影节评委席,可惜那一年我们没有影片入围。

她最后据理力争,帮韩国女演员全度妍拿了一个奖。

她说自己帮忙撕奖优先看有没有中国演员,没有的话,再看有没有亚洲演员。

在奖项加持下,得奖影人更容易上桌掌握话语权,或许就能在未来托举更多同胞。

华语电影需要走出去,就要在亚洲VS欧美的电影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猛猛添加话语权的砝码。

华语电影圈为了撕奖有多拼命?

回看国际电影节精彩撕奖史,不得不感慨,华语影人互相help的群像特别精彩!

在面对国际大舞台时,大家充满集体荣誉感,互相抱团也很感人。

当年白灵为了帮顾长卫撕奖,吵到最后都差点和其他评委打起来。

她美籍华裔女演员,虽然不是中国人,但依旧会因为文化同根而生出一种强大的身份认同感。

华语演员中首位坐上戛纳评审席的,其实是巩俐。

她在1997年成为了第50届戛纳电影节评审之一,倒霉的是,那一届评审团主席是特别难搞的阿佳妮。

当时阿佳妮喜欢电影《甜蜜的来世》,想让它拿金棕榈,一直否定巩俐推荐的《春光乍泄》。

最终评审团手把手投票,架空了阿佳妮,让场刊分第一第二名的电影拿了金棕榈双黄,《甜蜜的来世》只拿到评审团奖,而《春光乍泄》则争取到了最佳导演奖。

两年后,巩俐出任柏林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主办方为了表示对她的尊重,提出要给她配备四个翻译。

她撕奖之后,那一届的评审团大奖颁给了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

回想起来,这也是章子怡开启国际章道路的起点,一位优秀女性影人把接力棒传给了另外一位新起之秀。

巩俐就在左下角

在巩俐的助力下,张艺谋拿了奖,当张艺谋坐上评委席时,他也数次托举了李安。

李安在欧三拿过四次最高奖,其中有两次都离不开张艺谋卖命撕奖。2007年,张艺谋是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主席,他帮助李安的《色,戒》拿到金狮奖,还被不少西方媒体攻击。

西方人对这种东方电影的含蓄表达看不太懂,觉得他是把奖项给了自己人。

张艺谋否认,强调《色,戒》拿奖是所有评审的意见。

有人知道,为了让评审明白《色,戒》中诸多隐喻意义,张艺谋准备了详尽的资料,给各位评委一一讲解了将近7个小时。

在这些撕奖中,有一次羊最感动。

那是1993年的柏林电影节,张艺谋大胆向其他评委提出构想——能否一个奖项给两部电影?

他结合了柏林墙拆除的热门事件,说出了一句很感人的话:“柏林墙倒塌的地方,两岸一家。”

最终,中国大陆谢飞的《香魂女》和中国台湾李安的《喜宴》携手拿了那一年的双蛋黄奖项。

羊想,所谓撕奖,撕的是就是一种集体荣誉和身份认同。

我们若来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肤色、语言、思维方式,我们仍旧愿意敞开胸怀交流。

我们若身为同胞,要让世界看到华语影人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文化和信仰。

那当中镶嵌着一股血脉相连的力量——请千万踩稳我的肩膀,去往高地。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