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股份的股价在9月17日冲上20元高位,半个月内飙升80%,市场一片沸腾。
然而,狂欢背后,公司内部人却开始悄悄撤退。
9月23日晚,一份减持预披露公告突然出现在投资者眼前。
董事、副总经理陈俊明,副总经理王地,副总经理周帅,副总经理兼董秘郑文龙,财务总监杨志轩,这五名核心高管集体计划减持。
他们各自持股不多,最多的财务总监杨志轩也只有19.22万股。
但减持数量更少,周帅仅计划卖出不超过6000股。
以9月23日收盘价14.59元计算,五名高管套现总额约200万元。
这笔钱在资本市场上微不足道。
可市场反应却异常激烈。
东方财富股吧里,投资者议论纷纷。
因为这不是天际股份9月第一次遭遇减持。
9月4日,控股股东汕头天际率先减持300万股。
9月5日和8日,汕头天际又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60万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78.35万股。
同一时期,持股5%以上的股东新华化工也加入减持行列。
9月8日至9日,新华化工通过集中竞价减持120万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580万股。
两天内,两大股东合计减持870.11万股。
按减持期间均价16.64元估算,套现约1.45亿元。
股东减持的时机耐人寻味。
8月28日,天际股份股价从9.86元起步。
随后一路直线拉升。
到9月17日,最高触及20元。
15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80.83%。
同期大盘涨幅仅为7.49%。
然而,股价冲高后迅速回落。
9月23日收盘价降至14.59元。
5天内跌幅达23.29%。
股价大幅波动背后,公司基本面并不乐观。
2025年半年报显示,天际股份上半年营收10.6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5236.08万元。
主要产品六氟磷酸锂销量增长45%。
可平均销售单价下降13%。
导致该业务亏损3061万元。
公司在小家电和磷化工产品方面也表现平平。
9月19日,天际股份在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些许好消息。
六氟磷酸锂工厂满负荷生产。
产品库存较低。
价格有所上涨。
但市场似乎更关注股东减持动作。
7月3日,控股股东汕头天际及一致行动人星嘉国际就披露了减持计划。
当时他们持有公司18.26%股份。
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总股本。
9月5日和10日,公司连续发布减持进展公告。
显示减持尚未结束。
高管减持的理由是个人资金需求。
股份来源主要是股权激励。
郑文龙此次是首次减持。
杨志轩此前已有减持记录。
累计套现41.05万元。
尽管减持规模不大,但连续减持引发连锁反应。
投资者担心内部人士对公司前景缺乏信心。
天际股份主营的六氟磷酸锂是锂电池关键材料。
近期新能源概念火热。
公司还获得硫化锂专利授权。
涉及固态电池技术。
但公司明确表示,技术仍处早期阶段。
商业化需要漫长过程。
股价短期暴涨缺乏坚实业绩支撑。
股东减持或许是对泡沫的及时兑现。
市场资金追逐热点。
散户跟风买入。
大股东和高管却择机退出。
这种反差在A股市场并不罕见。
但每一次都刺痛中小投资者的神经。
天际股份的案例再次提醒风险。
股价波动背后,资本游戏的规则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