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结束,比分停在93比89。
你以为这是场普通的胜负?
错了,这场辽宁男篮对北控的较量,比过山车还刺激。
第四节还有五分钟,北控领先12分,观众们差点拿出手机准备庆祝辽篮翻车。
但没想到,辽宁开始疯狂反扑,两记三分像是给敌人脸上浇了一盆冷水。
廖三宁一条龙冲破防线,上篮砍下4分,那动作带着浓浓的不服气,好像说:“这局我可不会轻易认输。”
现场解说员都快炸锅了,“哎呀妈呀,这波操作有点猛!”
可是转头看杜伯超——新秀刚被派出来救火,他那表现……怎么说呢,就跟冬天里的冰棍一样硬邦邦、凉嗖嗖,让人替他捏把汗。
这种时刻,如果你是教练,你能不抓狂吗?
说起张庆鹏的新赛季大招——签了五个“麻烦制造机”:杜伯超、范汇鎏、方佳晨、张益炅和宋文浩。
这名字听起来就像电影里坏蛋团伙,但现实中他们更像球队里的定时炸弹:进攻不给力、防守漏洞百出,还有传球失误堆成小山。
第三节的时候,他们三个同时登场,被对手拉开10分差距,看得旁边老将直冒冷汗。
到底为啥明知道丁柏瑜和江林俊这些年轻有潜力的小鲜肉摆在那里,还非要搞这帮“搅屎棍”来凑数?
有人怀疑管理层是不是迷信“多多益善”,或者背后藏着什么财务算盘,说白了就是用数量掩盖质量的问题。
有网友调侃道:“这感觉就像请了一桌亲戚吃饭,却发现只有几个人会做菜,其余全靠外卖撑门面。”
再从团队文化聊起。
在竞技体育这个压力锅里,没有稳定核心队伍,就算技术牛逼也打不了持久战。
广东宏远当年低谷期调整阵容才重回巅峰,不然早就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了。
而北控现状嘛,好歹朱松玮还能顶着风浪稳住船舵,可孤掌难鸣,再聪明也难救整体体系崩塌。
如果继续盲目扩军,只会让泥潭越陷越深。
话题跳到辽篮那边,赵继伟最近一句采访语录刷屏:“未来谁也说不好,我只能珍惜现在。”
四年顶薪合同听上去铁板钉钉,可俱乐部频繁送走郭艾伦投奔广州龙狮,又把张镇麟卖到上海久事,这些变动撕扯得他心慌意乱。
他的状态仿佛职场小白领,每天拼命干活,却不知道哪天老板挥挥手自己就变配角。
同一套队服穿下来,那份归属感瞬间缩水得连渣都不剩,有多少忠诚还能支撑整个团队?
篮球讲究心理稳定,一个人在缺乏安全感又处处受限的环境,很难爆发最佳状态。
职业体育没有童话,全靠实力和运气拼搏。
当初郭艾伦离队震惊联盟,如今主力身价频繁易主,是不是意味着辽宁正悄悄迈向未知领域?
别忘了那些所谓新援标签上的“买入即麻烦”。
某位网友调侃:“签这么多人,不怕家里蹲泛滥?”
精准选材至关重要,要不然养出杂草丛生,只能眼睁睁看着突破遥不可及。
有哪个教练愿意天天提心吊胆想着如何弥补自家坑爹弟兄,而不是专注于提升默契配合?
数据放在桌面:八场两胜,这成绩绝不像偶然,更似警钟长鸣。
不过竞技圈总有人坚守岗位,即使扑街,也咬牙坚持。
但如果领导层继续抱残守缺、不思改革,小心最后摔个跟头。
从另一端来看,当年的广东宏远经历低谷,通过科学调整重新攀峰;盲目扩军升级反倒撞南墙案例不少。
所以钱可以买人才,但真正金光闪闪的是团队化学反应。
突然想起娱乐圈类似情形,一些明星换助理经纪人玩数字游戏,以为堆积够多人员等于效率飙升,结果弄巧成拙粉丝流失惨重。
这么多年过去,人们还是喜欢看真刀真枪,而不是花拳绣腿。
一旦套路太明显,网友放大镜立马上线,对别人家的芝麻吹毛求疵,自家西瓜却视若无睹——这好奇心能绕地球一圈啊!
中国篮球此刻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从引援策略,到明星内忧外患,再到俱乐部经营理念碰撞,都透露出现代职业体育生态复杂洗牌。
一方面喊着革新口号,一方面害怕风险跌落悬崖,在夹缝中艰难求存。
不管咋样,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只希望教练组清醒点,用脑子而非钱包堵洞,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魔法棒,全凭双拳闯天下!
好了,说完这一通,你怎么看待北控如今这种“大杂烩”式引援,以及赵继伟吐露出的隐忧?
CBA真的是纯粹打球那么简单吗?
还是大家都在下一盘超级复杂的大棋,需要高手坐镇才能破解谜团?
留言告诉我你的独特见解吧!
毕竟,看热闹归看热闹,我们还想看到精彩纷呈的比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