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那条消息,吴宜泽夺冠了,心里竟觉得说不出的复杂。有点欣慰也有点无奈。这孩子,经历了那么多,肩上的压力不轻,每次站在台上,都像扛着一座山。结果一些人一看热闹不嫌事大,整天在后台扒出他的过去、搞得像个人生败笔一样。
我就纳闷了,谁给你们的权利去评价这些年轻人的努力?人家从小到大为了这个冠军,走了多少弯路,付出了多少心血,没有人看得见。结果某些“专业分析师”一边刷热搜,一边倒打一耙,说着“未来不行啊”、“还要磨炼啊”。真是让人想翻白眼。人家就算有不足,也得用点鼓励的语气吧?抹黑羞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想想这些年,吴宜泽的经历。比赛失利时,面对质疑和嘲讽,他咬紧牙关,一个人熬夜练习,心里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打一次比赛,成绩不理想,就被放大成“天赋不足”的标签。有人说他打得“慢”,是啊,他不是真不努力,是别人在没有耐心给他时间。
我们还记得这个运动的残酷,也记得那些一夜成名却一夜焰散的故事。这个时代,别说年轻人就是成年人,也突然成为“热点”,一举一动都能登上热搜,那些所谓的“专业评论”却偏偏用最毒的话语吐槽。你看那些粉丝,虽然情感真挚,但面对一片“别太乐观”或者“还差远呢”的评论,心里不是滋味。难道支持就一定得盯着他们的缺点吗?
球员的成长需要理解、宽容和时间。很多人都忘了,他们还只是孩子。赵心童、吴宜泽这些年从青少年到现在的模样,是无数个孤独夜晚拼出来的。谁不是在无数个汹涌的质疑和咬牙坚持中成长的?偏偏有人喜欢用放大镜看人短处,殊不知,这些“短处”也许只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我觉得现在的舆论环境,需要一点点理性。别总盯着那些微小的失误,把个性和潜力都抹杀了。别用“盯紧未来”扯得像预言一样,未来其实只有等时间给答案。而当你盯着去评判、去分析,似乎忘了,这些年轻人也是人,他们的心脏、肺都在跳动,也希望被理解。
更别提那些蹭热度的自媒体,点一下热搜就开始大放厥词。说实话,那样的“分析”只会让年轻人更迷茫,越发压力山大。有谁想到过,他们的成长,本身就已经很困难。把他们摆在风口浪尖上,不是帮他们改进,而是在他们努力的路上添堵。
我们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些比赛、这些冠军,背后都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每一位站在舞台中央的年轻人,都是用苦心孤诣换来的,不是用来被嘲讽的借刀。
希望更多人能懂得,支持和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让这些年轻人知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反复磨练、不断突破的过程。祝福他们,不是盯着他们的缺点,而是陪着他们成长。希望那些看热闹的自媒体,放下手里的话题,给他们一点空间,一点宽容。
身为普通观众,咱们难免被情绪驱使,但也许,时间和现实会教会我们什么叫尊重。对于这些年轻球员的咱们能做的也许就是给一份真诚的祝福,没有盯着他们的缺点无限放大,没有跟风的无聊分析,让他们在正常、健康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毕竟,成长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你我都能在他们背后多一点理解和耐心。
不过谁不希望年轻的他们能用一场场比赛证明自己、走得更远呢?只希望在这条路上,少一些“无端舆论的火苗”,多一份理性的祝福。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