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这60万元是他当亲父挣的薪水,拿来给母亲办丧事用。
1933年,江苏有对农民夫妻朱文玉,他们收养了个3岁小男孩,给孩子取名朱鸿兴。
13年过去,周总理让人找到了朱文玉,跟他说,这孩子的父亲是刘少奇。
朱文玉夫妻很明事理,让朱鸿兴回到了他亲生父亲那里。从那以后,朱鸿兴就改名叫刘允若了。
1953年,朱文玉的儿媳离世。当时远在北京的刘允若,给朱文玉寄了一封信,还附上60万元人民币。信里写的,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句话。
朱文玉看完信,感动不已。这孩子真没把自己忘掉!
朱文玉为啥收养了刘少奇的儿子?刘允若回到刘少奇身边后,日子过得咋样?
刘允若1930年出生,他是刘少奇与何宝珍的第三个孩子。
1902年,何宝珍出生在湖南。她家很穷,不过挺幸运,得到地主资助,得以去湖南女子师范学校念书。
念书时,受五四运动启发,他果断投身革命。
1922 年,经毛主席介绍,结识了刘少奇。此后一同工作,接触频繁,慢慢地,两人就相爱了。
1923 年 4 月,两人结了婚。工作上,何宝珍是刘少奇得力助手,妇女工作她干得相当出色。生活中,何宝珍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相处和睦,感情深厚。
第二年,两人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刘允斌。可遗憾的是,刘允斌只在父母身边待了几个月。
那时,组织安排两人去上海工作。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他俩就把刘允斌送到乡下农村的亲戚家寄养。
之后,何宝珍与刘少奇夫妇在全国各处忙碌奔走。他们心里日夜都想念着儿子刘允斌,可因为要忙革命工作,一直抽不出时间去看望他。
1927年,何宝珍与刘少奇的第二个孩子刘爱琴出生了。
当时大革命刚失败,共产党生存环境恶劣。夫妇俩接到组织命令,得马上离开武汉。
为了闺女安全,又把闺女送出去了。收养他们女儿的,是武汉的一个工人。
1930 年,何宝珍与刘少奇的第三个孩子刘允若出世,那时他俩只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毛毛”。
夫妻两人十分珍惜和毛毛相处的每一天。那时候,革命形势特别严峻,他们就担心哪一天又得被迫离开毛毛。
毛毛在父母照料下过了两年。这时,刘少奇接到组织命令,要独自去中央苏区。没办法,夫妻两人只能分开,毛毛就交给何宝珍接着照顾。
那时,何宝珍在上海,明面上是个叫王芬芳的普通教师,实际上她担任全国互济总会营救部部长,私下正想办法营救被反动派抓走的同事。
何宝珍做事十分小心谨慎,可还是被反动派注意到了。
1933年3月,何宝珍办完事儿正往家走,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为了摆脱跟踪,她左拐右拐,多绕了几条街,才回到住处。
何宝珍一回到家,心里就觉着不太对劲。她赶忙把机密文件处理妥当,接着打算带上毛毛离开。可这时候,她发现外头已经被国民党给围住了。
何宝珍没犹豫,直接把毛毛托付给房东,让房东先照看孩子,还说过不了多久就有人来接。
何宝珍刚把孩子交给房东,国民党特务就带人一脚踹开了房门。
国民党特务去何宝珍住的地方翻找,啥都没找到。何宝珍机灵,没让特务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因此,何宝珍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后,就像普通犯人一样被关进了监狱。
房东平常跟何宝珍关系不错,也看不惯国民党军队那副张狂样。所以,何宝珍有需要时,房东很乐意帮她照顾孩子。过了一阵子,地下党员姚庆玲联系上房东,把毛毛接走了。
党组织让姚庆铃找个可靠的人领养毛毛。巧的是,这时姚庆铃的继子来看望她。
她觉得继子朱文玉老实靠谱,就把毛毛交给他抚养。
何宝珍在监狱里,和狱友相互联络,找各种机会跟反动派作斗争。可没料到,一个叛徒把她出卖了,向国民党指认了她的身份。
国民党发现王芬芳就是刘少奇的妻子何宝珍,就对何宝珍严刑拷打,想让她交代事情。但何宝珍坚决不肯说。
1934年,国民党在南京雨花台把何宝珍杀害了。
听闻妻子遇害,刘少奇伤心不已,一整晚都没睡着,泪水止不住地流。他夸赞妻子是“女中之英杰”。只是当时革命形势严峻,他实在没办法去寻找他们夫妻二人的三个孩子。
毛毛到朱文玉家后咋样了呢?
江苏朱楼村住着朱文玉和他老婆,他俩生不了孩子。平日里,就靠弹棉花的手艺,再给地主种种地,勉强维持生活。
多年前,这对夫妻收养了个女儿。1933年,朱文玉去上海时,又收养了毛毛,两口子开心极了。
朱文玉没怎么在意毛毛的身世。他不知道姚庆玲是地下党员,毕竟在战火纷飞的年头,小孩子没人养很常见。
姚庆玲是自己继母,值得信任。既然她不愿讲毛毛身世,朱文玉也就没追问。
朱文玉一家人都特别在意毛毛的身体。刚到他家的时候,毛毛又瘦又小,身上还因为水土不服长满了疮,看着就让人心疼。
朱文玉两口子拿出攒了好些年的积蓄,四处寻医给孩子看病。一番折腾后,总算把毛毛的身体调养好了。
姐姐比毛毛大四岁,常关心地摸摸弟弟,还兴奋地绕着弟弟打转。
朱文玉家有母鸡。毛毛姐姐常守在鸡窝旁,只要鸡一下蛋,她就赶忙跑到鸡窝那,拿出鸡蛋递给母亲,好让母亲给毛毛补身子。
朱文玉夫妇疼这姐弟俩,就跟疼自家孩子似的。平常他们自己就喝稀粥、吃粗粮,却把有营养的鸡蛋,还有好吃的白面都留给姐弟俩。
1938年,刘少奇在延安安顿好后,就请周总理帮忙找他的孩子。
刘允斌是家中大儿子,从小在湖南农村生活,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爹妈是谁。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干农活。
刘允斌被接到刘少奇身边后,就在延安的保育小学读书。
和哥哥弟弟比起来,刘爱琴命苦些。收养她的进步工人遭人杀害,养母没办法养活她,就把她卖给武汉一户有钱人家当童养媳。
她年纪小,但挑水、劈柴、洗衣、做饭这些脏累活儿都得做。好在周总理派人很快找到了她,还把她送去了延安。
但毛毛由于种种原因,没找着。
1939 年,在养父母家的毛毛和他姐姐,都到了能上学的岁数。
朱文玉叫姐弟俩一块儿去上学。那时候,毛毛叫朱鸿兴,这名字是朱文玉在桌前琢磨了大半夜才起好的。
朱文玉没念过多少书,可他很看重教育,让姐弟俩都去上私塾。在当地农村,这样的情况不多见。朱文玉就盼着姐弟俩以后能有出息。
姐弟俩特别懂事听话。白天在学校,他们学习很努力。放学回到家,还会主动帮父母干农活。朱鸿兴年纪虽小,就已经能背着竹筐去拾粪了。
1944 年,姐姐嫁到了邻村的一户农家。朱鸿兴和姐姐感情深,只要一得空,他就走上 8 里路,到姐姐家帮忙翻地种地。
1946年,抗战结束。之后,为刘少奇寻找儿子这件事,又被安排处理。
那时江都局势复杂,朱鸿兴姐姐家那边归国民党管,朱文玉家所在的地方则由共产党统治。
朱文玉常常外出弹棉花。朱鸿兴一开始整天在姐姐家帮忙干活,之后又被送去上海当学徒学做皮鞋。周总理派人来找朱文玉,找了三个月才找到。
朱文玉得知养子身世,惊到不行。随后,朱文玉夫妇跟前来找人的干部一道前往上海。找到朱鸿兴后,他们把他的身世全说了。
朱鸿兴得知自己身世后,为牺牲的母亲落泪,又因即将与感情深厚的养父养母及姐姐分离而痛哭。
见一家人不舍,来找人的干部劝说:让孩子回亲生父亲那,对孩子成长好。等孩子安稳学习,你们还能正常通信往来。
朱文玉心里清楚这些事儿。但瞅瞅自己辛辛苦苦养了13年的儿子,马上就要跟自己分开,咋可能不难过呢。
朱文玉两口子为了纪念这些年的感情,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牵着儿子的手,走进了上海的照相馆。
这地方,平时农村人想来,可舍不得来。如今为了给全家留个纪念,就打算拍张合影。
何宝珍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那三个孩子。现在,这三个孩子都回到刘少奇身边了,何宝珍要是知道,应该能安心了。
刘允若回到延安后,学习环境变好了。亲哥哥刘允斌和亲姐姐刘爱琴对他关怀备至,他日子过得挺开心。
不过,他没忘掉养父养母。1948年,他给朱文玉写信,说自己平安,还在信里讲想念他们。
1950年,刘少奇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在此牺牲的烈士。其中有个特殊的烈士,是他的首任妻子何宝珍。
同一年,刘少奇写信给朱文玉,在信里感谢他多年来养育自己的儿子。朱文玉收到信,特别高兴,就把这封信和刘允若那封信,都好好收藏起来了。
刘少奇平时生活很简朴,教育子女也强调得能吃苦。刘允若回到父亲身边后,物质方面没啥大改变,不过学习条件倒是变好了。
1953年,刘允若养母离世,刘少奇马上把这事儿告诉了刘允若。
刘允若很想回去祭拜,但当时他学业忙,实在抽不出身。和刘少奇商量后,他们决定给刘允若养父寄去养母的丧葬费,这笔钱从刘少奇平时攒的工资里出。
刘允若起初基础不咋好,但他学习特别刻苦,后来成绩相当出色。1954年,国家就选他去苏联留学。
刘允若一开始喜欢文科,可国家却把他分到了导弹设计专业,这让他十分苦恼。刘少奇便劝他,别光想着自己的喜好,得去做对国家和民族有意义的事。
于是,刘允若就踏踏实实在这个专业里努力学习钻研。
1954年3月,朱文玉重病在身,生命垂危,她满心期盼着能在离世前再见刘允若一面。
不巧的是,刘允若当时在苏联学习,没办法回来,两人就这样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时机。
刘允若听闻养父离世,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1960年,导弹设计专家刘允若回国。他一开始在基层锻炼,之后到工作。
刘允若跟姐姐朱鸿楼一直有往来。朱鸿楼的儿子管刘允若叫舅舅。因为政府给予照顾,朱鸿楼丈夫乘车出行,都不用花钱。
刘少奇时常教导子女,别搞特殊化,别老琢磨靠他来给自己谋好处。
刘允若一直记着父亲说的这话,从没想过靠父亲的名声和权力给自己捞好处。
刘允若在苏联留学时,和一位苏联姑娘相恋。然而,后来中苏关系变差,赫鲁晓夫拿这件事做文章,向中国挑衅。无奈之下,刘少奇只好亲自劝儿子放弃这段感情。
刘允若出于国家大义,放弃了这段感情。但回国后,他心里好像还记挂着那位苏联姑娘。此后,他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一直没有成家。
刘允若工作特别踏实努力,凭他本事,本可以在咱们国家导弹研究上有更大成果。但倒霉的是,回国六年后,他遭小人陷害,在监狱里关了8年多,吃了不少苦头。出狱后,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到1977年,他重病缠身,最终离世。
1980年,不少事都趋于平静。后人缅怀刘少奇,这时,有人又忆起当年朱家收养刘少奇儿子的事儿。于是,记者就去采访朱鸿楼的儿子陈金坤。
69岁的陈金坤管刘允若叫舅舅,他跟记者说,以前他俩常写信,当年那些事儿,也慢慢被大家知道了。
共产党员网有篇文章,讲的是何宝珍,评价她为“英勇坚决,是女党员中的杰出者” 。
江都有个新闻:农民朱文玉收养了刘少奇的次子“毛毛”,时间长达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