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万刀买张“美国工作证”?印度工程师花 8 千刀抢机票

2025-10-10 16:14 144

2025 年 9 月 19 日,特朗普的行政令让全球科技圈瞬间炸锅:H-1B 签证企业年费从不足 5000 美元直接飙至 10 万美元,且公告发布不到 48 小时就仓促生效。

消息刚出两小时,新德里到纽约的单程机票就从 3.7 万卢比疯涨到 11 万卢比,涨幅超 110%,部分热门航班甚至一票难求。更荒诞的是,美国 4Chan 论坛的网民竟组团用工具锁定座位,有人晒出霸占 100 个座位的截图,直言要 “把抢工作的印度人挡在门外”。

即便白宫很快澄清 “现有签证持有者和续签者免缴新费”,微软、亚马逊还是紧急通知境外员工 “周末前必须返美”,一名在东京度假的印籍工程师最终花 8000 美元买下天价机票,自嘲 “比闯关卡还惊险”。印度驻美使馆连夜公布紧急援助电话,可电话那头的焦虑根本挡不住 —— 有亚马逊员工透露,同乡为赴美留学借了高利贷,如今签证路被堵死,“连还贷都成了奢望”。

这场混乱的背后,藏着特朗普给美国移民体系划下的 “金钱红线”。过去雇主只需付 215 美元抽签费加 460 美元申请费就能递签,如今 10 万美元的年费直接让中小科技公司 “躺平”,旧金山一家 AI 初创企业创始人直言:“我们一年利润才 50 万,根本雇不起外籍工程师”。

可另一边,同期推出的 “黄金签证” 却亮绿灯:个人缴 100 万或企业缴 200 万就能拿类绿卡资格,企业还能将权限转给不同员工,被外界痛批 “美国梦明码标价,只卖给有钱人”。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揭开了这场矛盾的核心:71% 的 H-1B 签证都发给了印度人,超 40% 的 IT 岗位被印籍员工占据,《财富》500 强里 10% 的 CEO 是印度移民 —— 从微软到谷歌,硅谷半壁江山被印裔掌控。

这种优势源于印度裔的 “链式移民”:一人获签带动全家赴美,高管抱团制定倾向同乡的招聘政策,中层靠校友网络封闭岗位。对高喊 “美国优先” 的 MAGA 群体来说,这无疑是 “抢饭碗” 的威胁,4Chan 的抢票行动正是这种焦虑的极端爆发。

面对双重标准和恶意抢票,印度舆论彻底暴怒。《今日印度》连发三篇评论怒斥 “系统性歧视”,直指近 40 万在美 H-1B 持有者中 28.8 万是印度人,抢票行为 “毁了无数家庭的生计”。印度外交部也紧急发声,警告新政可能引发 “人道主义危机”,强调 “人才流动本是美印科技合作的根基”。

而在美国国内,分歧比想象中更剧烈。特朗普喊着 “不想付 10 万刀就雇美国人”,可美国商会立刻表态担忧,移民律师直言 “小企业才是真输家”—— 约 5200 家依赖 H-1B 的中小企业、医院和非营利机构将遭重创。科技圈更是冰火两重天:亚马逊、微软这类巨头年获批签证超 5000 个,虽人力成本攀升仍能承受;但初创企业已开始用脚投票,新政实施三天内,就有三家硅谷公司宣布在多伦多设研发中心。

更讽刺的是,政策可能适得其反 —— 企业与其承担天价费用,不如加大离岸外包或用 AI 替代人力,反而会减少本土岗位。

这场闹剧最荒诞的地方在于,美国正亲手动摇自己的创新根基。H-1B 签证的初衷本是吸引全球高技能人才,谷歌、Meta 每年数千名核心员工都来自这个项目。可现在,沃顿商学院教授警告:“AI 领域 30% 的核心科研人员来自 H-1B,闭关锁国正在拱手让出优势”,而欧洲、加拿大早已悄悄放宽签证,等着接收被美国拒之门外的人才。

当然,美国民众的就业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但用金钱筑墙、用恶意堵路,终究违背人才流动的规律。印度裔 “链式移民” 确实带来封闭性,可硅谷的神话从来不是靠 “排外” 铸就的。如今政策连美国商会都反对,甚至可能被法院介入阻止,更说明其漏洞百出。

特朗普的签证新政是 “保护本土就业” 的正义之举,还是 “自断创新臂膀” 的短视行为?如果印度科技人才大量流向加拿大、欧洲,硅谷还能保住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吗?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

#民生聚光灯#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