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边的延安,老厉害老厉害了•】——»
你说这延安这个地方,在抗日那会儿可是个宝贝地儿,咱们都知道,那时候毛主席就住在那里,好几年没离开过,写了不少重要思想
那会儿,延安就像咱们家门口的老院子,虽说偏远点
但可不是谁都能轻易攻下来的
想想那会儿,日本鬼子兵多得很,华北都他们扫荡了,地盘都占了不少
这事儿让不少人都觉得奇怪,咋说,日军那么厉害,兵力也不少
其实,这事儿不是神话,也不是运气使然
而是实打实的套路和地形、形势摆在那儿的
咱们这边的肖劲光大将,早就给咱们讲过,他当年可是八路军留守兵团的顶梁柱之一
肖劲光一说,日军试了好几次,结果都让他们吃了哑巴亏
原因就是咱们毛主席的部署和这片土地的“天机”
«——【•日军几次“试试水”,都没成•】——»
再说这事儿
那会儿,日军试了不少次想攻延安
主要是空中轰炸和地面尝试
空中打击,从38年10月20号开始,那天九架日机从太原飞过来,扔了炸弹,弄得城里不少人伤亡
到42年之前,日军一共轰炸了延安17回,投弹差不多有1690枚,死伤几百人,像1939年11月20号那次炸死几十个人
还有1942年五月,来了一大批飞机,延安满天弹坑
毛主席早就让大家挖防空洞,分散驻扎
你想,要是光靠空中轰炸,想伤到咱们的领导机关
咱们延安人机灵得很,转移快
日军试图从山西那边渡河,想从黄河上攻过来
你说这河水急,工具差点,咱们在西岸布好防线
一开火就让他们吃了大亏
像40年夏天,109师团调了两千人,带了二十多门炮,从临县那边逼近黄河
结果一出手就被我军打退
再后来,41年春天,又有一千多兵从吴堡、金盆湾试渡
咱们这边布置得严实,水又急,渡河工具差,咱们每次看他们半渡就打
史料记载,最多也就一万五千人上下的兵力
因为地形太复杂,山高谷深,河水又大
«——【•咱们这“天险”用得真灵•】——»
再说这整体战场,日军没办法集中大兵打咱们延安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里分了三个阶段:第一,日军攻咱们,咱们消耗;第二,相持,咱们占主动;第三,反攻
抗战刚开始,日军占了华北的城市,兵力满满,但得留兵看着线,补给线长
八路军游击队到处折腾他们
比如那会儿,37年平型关大捷,歼灭了日军一千多
到40年,百团大战开打,八路军破铁路、炸桥,日军到处忙着救火
根本没办法集中五万兵力来打延安
肖劲光回忆,毛主席曾问过,万一日军真派五万兵来
咱们大家都摇头,觉得难,但毛主席说,不会来
因为敌后战场牵制住他们
国民党正面战场也顶着日军主力,像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死了不少日军
日军的石油和钢铁都靠进口,拖几年就扛不住了
到42年后,日军转为防守
«——【•咱们这边的力量还真“够用”•】——»
再说说咱们的兵力,一开始,八路军就只有四万五千人上下
可是,咱们的土地政策一出,农民们都积极起来,参军的多了
到43年,留守兵团的人数翻了三倍,靠着不断招新兵、训练
政委制度也管用,教育战士
咱们陕甘宁边区自给自足,开荒种田,粮食够吃
敌后区域片片连着,晋绥、华北互相支援,日军一打扫
日军用的那“烧杀抢掠”的“三光”政策,残酷得很,把村庄都烧了个遍,可咱们群众基础牢固,情报也灵
游击队就像老虎一样灵活
日军想“扫荡”咱们,但咱们积小胜为大胜
肖劲光干了七年留守兵团,看着这些策略真管用
他还说,毛主席的思想博大精深,总能根据形势变
日本人那帮高层,战略太死板,非得硬碰硬
后来,冈村宁次都承认,华北的治安战失败了
原因就是咱们根据地太顽强
抗战胜利后,肖劲光又跑到东北打解放战争,1949年当了海军司令
这一切都说明,延安没丢,革命的核心没散
«——【•中国人的韧劲,老厉害了•】——»
其实
日军低估了咱们中国人的韧劲
毛主席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分析得透透的形势
日本工业发达,武器也挺牛,但打侵略战,没人心,咱们全民抗战,地广人多
肖劲光说得好:“日本人嫩着呢”,可不是吹牛
这场保卫延安,也不光是咱们一家的事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就开始全面侵华,到了45年投降
别以为他们没试,档案里都记着,情报知道中共中央在延安,但兵力不够,地形又不利
最关键的,还是毛主席的持久战思想
使好这片天险,牵制住敌人,壮大自己,三条策略一环套一环
这点,肖劲光见证了,他说,日本人嫩得很
咱们抗日的历史,值得咱们每个人都记着
和平来之不易,咱们得好好珍惜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