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9岁的申真谞在2020年三星杯决赛零封柯洁时,韩国媒体用申工智能形容他近乎AI的精准计算。这不过是韩国围棋百年征途中的一帧剪影——从曹薰铉1989年首夺应氏杯打破日本垄断,到李昌镐创下17项世界冠军纪录,再到如今申真谞对棋坛的绝对统治,韩国围棋用三代人的接力,在361个交叉点上书写了东方智慧的现代传奇。
开天辟地初代霸主的铁血王朝
赵南哲1956年捧起首届国手战奖杯时,韩国甚至没有职业棋院。这位将围棋从日本带回朝鲜半岛的拓荒者,用九连冠奠定了韩国围棋的竞技基因。其弟子金寅在1965年开启王位战七连冠伟业,棋盘上凌厉的攻杀风格成为日后韩国流派的雏形。
真正让世界震颤的是1979年的曹薰铉。霸王战十六连冠的纪录里藏着11次30的碾压,1988年富士通杯决赛击败同胞徐奉洙一役,被《围棋》杂志称为韩国围棋国际化的成人礼。这位将日本理论本土化的大师,用轻灵如燕的腾挪技术证明围棋不仅是计算,更是艺术。
石佛时代精密计算的绝对统治
1992年东洋证券杯决赛,17岁的李昌镐双杀曹薰铉与赵治勋。此后十年间,他创下对中日韩18位顶尖棋手64.9%的综合胜率,中国棋手常昊更是在他面前仅有25%胜率。2007年中环杯成就大满贯时,其精密持久战风格已演化成教科书般的范式——每手棋胜率波动不超过2%,如同设定好程序的围棋AI。
这个时代还诞生了另类传奇。崔哲瀚2005年连续挫败李昌镐时,毒蛇的绰号响彻棋坛。尽管他惧怕中国陈耀烨到被轰出18目半的差距,但那种声东击西的野性棋风,恰是韩国围棋多元化的最佳注脚。
智能纪元数据重构的竞技边疆
申真谞2025年创下的10418分等级分,相当于将第二名朴廷桓到第55名的分差总和。GS加德士杯六冠王的成绩超越李昌镐,南洋杯决赛后中国新锐王星昊的评价精密仪器道破天机——这位每天用AI训练8小时的棋手,正将人类计算力推向极限。
新生代的突围同样惊心动魄。金明训三三制训练法造就10胜1负的六级跳,申旻埈与安成浚的中坚层厮杀将卞相壹挤出前五。女子棋坛更上演着世代交替崔精研究申真谞棋谱的刻苦,不敌15岁金恩持天生般的计算速度。
围棋史总是轮回。当朴廷桓在LG杯终结对申真谞17连败时,人们突然醒悟再精密的数据模型,也测算不出人类意志的闪光。棋盘上黑白交替的永恒博弈,终究是智慧与坚韧的双人舞。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