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华盛顿正忙着拉帮结派,想把欧洲的老朋友们都圈进来,建一堵高墙围堵中国。可就在这片吵嚷声中,欧洲大陆上,总有那么几个“不合群”的声音。
有三个国家,一个守在巴尔干的十字路口,一个卡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还有一个,就坐落在中欧的心脏。它们在历史的分岔路上,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一个让美国人看着直皱眉的弯:不跟。它们觉得,一个强大的中国,对自己挺好。
这哥仨,就是塞尔维亚、希腊和匈牙利。在这个好像谁都得选一边站队的年头,它们凭什么这么硬气?这背后,有刻进骨子里的历史,有一起扛过事儿的交情,更有对未来的小算盘。
有些交情是拿命换的
你要问塞尔维亚人,和中国的友谊有多铁?他们会告诉你,那是战火里淬炼出来的。这份信任的起点,是一道到现在还在淌血的伤疤。
1999年,贝尔格莱德的天空是血红色的。美国领着北约,压根儿没管联合国,对着当时的南联盟就是一顿狂轰滥炸,整整78天。炸弹不只毁了房子,更在人心里种下了恨。
有位塞尔维亚历史学家讲,科索沃那地方,本是他们文化的根,可西方那套“民主”搞了25年,结果呢?塞族人和阿族人,已经到了“话都没法说一句”的地步。
这种被人拿枪顶着脑门,硬生生从身上剜肉的疼,让塞尔维亚对“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几个字,看得比命都重。这时候,谁站在自己这边,谁在背后捅刀,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中国的态度,几十年没变过。就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场子上,中国代表耿爽说得清清楚楚,我们尊重塞尔维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理解你们的担心,这事儿就得按规矩来。
这种“患难见真情”,可不是嘴上说说。塞尔维亚想让自家军队换换新装备,琢磨着买点俄罗斯的防空系统,美国的警告立马就到了。那个美国特使帕尔默,话说得挺横:你们要是敢买,小心被制裁。
一边是国家安全,一边是霸权威胁,怎么办?塞尔维亚扭头,望向了东方。
答案在去年9月20号那天揭晓了。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场叫“团结的力量”的阅兵式,人山人海。当中国产的红旗-22和红旗-17防空导弹,威风凛凛地开过去时,现场4万多民众的欢呼声,简直要把天都给掀了。
一个塞尔维亚老哥激动地跟记者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太牛了!”旁边的人也跟着喊:“中国和塞尔维亚,那可是铁哥们儿!”
你拉我一把我记你一辈子
如果说塞尔维亚的故事,是政治上的生死之交,那希腊和中国,就是一出现实版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这故事,得从一艘船说起。当年中国想搞航母,从乌克兰买回来一个空壳子,就是后来“辽宁号”的前身。好家伙,从黑海回家路漫漫,在土耳其那儿被卡住了,死活不放行。背后谁在使坏,大家心里都有数。那艘大船,就那么孤零零地飘在海上,快成了全世界的笑话。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希腊人站了出来。话不多说,直接派了自家最好的拖船和船员,硬是把这个庞然大物给拖出了困境。这份情,不图钱不图利,凭的就是一股子江湖义气。
这份情,中国人记下了。没过几年,风水轮流转。2011年,利比亚打起来了,几万中国同胞困在里头,命悬一线。中国搞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侨,而希腊的克里特岛,成了那条生命通道上,最关键的一站。
整整一万三千多名中国公民,从这里安全上岸,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时使馆人手哪够用啊,希腊当地的温州商会,一下组织了40多个华商志愿者飞到岛上帮忙。有个叫吴旭辉的温商,为了送同胞上飞机,连着干了24小时没合眼。当他拖着一身疲惫回到酒店,使馆领导上去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他说,那一刻,什么累都值了。
他们还紧急买了几百张电话卡,就为了让刚逃出来的同胞能第一时间给家里报个平安。还买了一堆榨菜,因为“这个味儿,最中国”。
最让商会前秘书长翁进东感慨的是,看到中国人撤侨这么利索,连当地希腊人都竖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他说:“只有我们这些在海外漂着的人才知道,国家强大了,你的腰杆子才能挺得多直。”
几年后,希腊自己出事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差点破产,被欧洲人嘲笑。欧盟天天逼着他们勒紧裤腰带。这时候,中国来了。
中国没来上课,是带着真金白银的项目来的。那个有2500年历史的比雷埃夫斯港,当时破败得不行。中远集团接手后,西方媒体又开始念经,什么“债务陷阱”之类的。
十多年过去了,现实把所有人的脸都抽肿了。比港的吞吐量,从中方接手前的88万标准箱,一路干到了超过500万,成了地中海第一大港。光这一个项目,就给希腊创造了一万多个工作岗位。
比雷埃夫斯市的市长莫拉里斯,面对采访说得特坦然。他承认,比港是中国在欧洲的“桥头堡”,但他紧接着说:“但这有啥不好的?这是好事!”
哥有自己的主意
在欧盟这个大家庭里,匈牙利一直有点“叛逆”,不爱听人瞎指挥。尤其是在怎么跟中国打交道这事儿上,它有自己的小九九。
当好多欧洲政客把“一带一路”当成洪水猛兽时,匈牙利第一个举手,成了头一个跟中国签合作文件的欧盟国家。他们觉得,这是自家“向东开放”战略的核心。
这种清醒,在布鲁塞尔那种普遍把中国当“对手”的氛围里,简直是一股清流。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来北京,话说得掷地有声:“跟中国合作是机会,不是风险。把中国当对手,那是天大的误判。”
政治上信得过,经济上自然就走得近。中国搞个供应链博览会,匈牙利是主宾国,现场就跟湖北省签了300多亿的大单。那边,给匈塞铁路用的第一批中国产钢轨,也顺顺利利运到了匈牙利。
这条连接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的铁路,美国看着不爽,欧盟也老敲打。但匈牙利压根儿不理这茬。他们心里明白,铁路修好了,货运快了,老百姓能挣到钱,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跟那些虚头巴脑的“主义”比,能让日子过好的,才是真理。
结语
塞尔维亚,希腊,匈牙利。三个欧洲国家,用自己的故事,讲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国与国之间,其实可以很简单,不用非得扯上那些主义和口号,相互尊重,一起赚钱,比啥都强。
一个强大的中国,对这个世界到底是机会还是威胁?当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政客们还在为这个话题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这三个国家,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