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发起式基金抄底?醒醒,人家只是买了张“上班门票”

2025-10-24 11:49 82

人在江湖漂,最怕背后挨刀。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这个大型角ado场里,大家都想找个能把后背交出去的队友。

于是乎,一种叫“发起式基金”的玩意儿就出现了,主打一个“基金经理带头掏钱,跟你风险共担”,听上去简直是资本圈的桃园结义,就差焚香磕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赚了。

每当市场有点风吹草动,这种基金就容易被拎出来当成救命稻草。特别是看到某只发起式基金跌出了所谓的“黄金坑”,很多人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了,觉得基金经理和公司真金白银都套在里面,这波抄底还能有假?

大哥,别天真了。这套逻辑就像你开了一家饭馆,为了证明食材干净,你自己天天在店里吃。这能证明什么?最多只能证明你家的饭菜大概率吃不死人,但它到底是米其林三星还是路边摊水平,跟你吃不吃,关系不大。

发起式基金这东西,咱们得把它扒光了看。

所谓发起式,规矩很简单,两条硬杠杠。

第一,基金公司自己,还有高管、基金经理这些“自己人”,必须先掏钱认购,通常是1000万起步,锁仓至少三年。

第二,如果基金规模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就得面临清盘的风险。

你看,这规则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一个信任问题。过去基金公司发产品,就像往池塘里扔鱼饵,有没有鱼上钩全看天意。现在搞发起式,等于基金公司自己先跳下水,用行动告诉岸上的你:“看,水里有鱼,而且水不凉,下来一起玩啊!”

这套操作,确实能筛掉一批上来就想割韭菜跑路的坏种。毕竟,真金白银锁三年,对于那些只想玩“快种快收”模式的团队来说,时间成本太高了。

但问题是,不坏,和很牛,中间差了十个筋斗云的距离。

基金经理自掏腰包跟你共存亡,这听起来很性感,但我们用“第一性原理”戳一下这个泡沫:他不这么做会死吗?

答案是,会。

因为这是产品设计的要求,是监管的硬性规定。他想发这只基金,想管这笔钱,想赚这份管理费,他就必须掏钱。这不是什么高风亮节,这就是他的工作门票,是上牌桌的资格费。

把上班打卡说成是热爱公司,把遵守劳动纪律说成是奋斗精神,这种逻辑上的偷梁换柱,在职场里我们见得还少吗?

所以,基金经理自购这件事,最多只能说明他认可自己接下来要干的事,且对这份工作负责。但他的认可,和他最终能不能把业绩干上去,是两码事。

这就像一场拳击比赛,教练在场下嘶吼,恨不得自己冲上去替徒弟打。他的情绪很到位,他的利益和选手深度绑定。但决定比赛胜负的,终究还是选手在场上的节奏、体力和那一记关键的闷拳。教练再激动,也只是个气氛组。

发起式基金的基金经理,就是那个既是教练又是选手的角色,他自己也下了注。可他下了注,不代表他就是拳王泰森。他也可能只是个严谨的、有职业道德的、但天赋平平的普通选手。

所以,当一只发起式基金跌得鼻青脸肿,出现所谓的“抄底信号”时,你要思考的不是基金经理会不会哭,他肯定会哭。你要思考的是,他为什么会跌成这样?

是因为整个赛道都在裸泳,潮水退了,他作为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员,自然也露出了裤衩?还是说,他的投资逻辑出了问题,选股策略被市场证伪了?

前者是系统性风险,后者是能力问题。

如果是前者,比如整个医疗板块都在调整,那么他管理的这只医疗基金跟着跌,非常正常。这时候你冲进去,赌的是整个赛道的复苏。基金经理的自购,顶多给你一点心理安慰,告诉你至少船长还被绑在船舵上,没跳船跑路。但船会不会撞上冰山,依然是个未知数。

如果是后者,那就更刺激了。这说明基金经理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失误。他用自己的钱,给你趟了一遍雷区,然后你还要跟着他的脚印再走一遍?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啊朋友。

所以,面对这种“机会”,正确的姿势是什么?

第一步,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基金来分析。忘了“发起式”这个光环。把它那张P得跟写真一样的宣传材料扔到一边,去翻它的财报,看它的持仓,研究它的基金经理过往的战绩和投资哲学。这就像看一份体检报告,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

第二步,搞清楚它暴跌的真实原因。是行业不行了,还是它自己不行了?这个基金重仓了什么?那些公司是不是基本面出了问题?别听什么“价值洼地”,大部分洼地,底下不是黄金,是化粪池。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问问自己。你对这个行业真的了解吗?你真的认可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吗?你愿意把钱放在这里,跟他一起锁上三年,共同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

你就会发现事情的本质。

根本不存在什么抄底密码。

所谓的发起式基金,无非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微创新。它通过利益捆绑,解决了部分信任问题,降低了投资者的决策门生槛。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把“职业道德”包装成了“投资优势”。但它从来没有承诺过收益,更没有改变投资“买定离手、自负盈亏”的残酷本质。

指望靠着基金经理自购这点事,就幻想能实现“瞎积薄发”,那纯属想多了。

投资这件事,最终比的还是认知。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逻辑,你就能赚到别人赚不到的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会不会亏钱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危险的赌博。

毕竟,人家基金经理亏的是一笔钱,这对他来说可能是总资产的百分之一。而你,可能压上的是未来几年的生活费。

你们虽然在同一条船上,但他的座位,可能离救生艇更近一些。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