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人热衷于刷短视频,刷久了便极易陷入其中。缘由其实很简单,现在的大数据十分强大,依据你观看短视频的时长,就能知晓你偏好哪些类型的短视频。
之后,这些视频平台会不遗余力地为你推送合你心意的视频。有时候,拿起手机刷视频,一晃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根本感觉不到累。
不少短视频存在相互抄袭的状况,说白了,这些视频都是根据资深观众的喜好制作的,不过是形式改变了,本质并无不同,缺乏实际有价值的内容。
想必大家都对此深有体会,当下,网络上的短视频大多都是有剧本的,同一剧本或许会被无数人抄袭,只是他们都巧妙地绕过了平台规则。
以拍摄短视频为例,即便只是更换一下视频里的人物,其他台词等内容原封不动,也能够将其发布到网络上获取流量。这类短视频明显欠缺创新能力。
2025年10月13号,一位网友于社交平台上传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莫言对短视频抄袭状况进行吐槽,他觉得彼此抄袭绝对属于不良现象。
说起莫言,无疑是十四亿中华儿女的自豪。他是中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这也是西方世界头一回将诺贝尔奖授予一位中国人。
这既体现了对莫言个人的肯定,也代表着对整个中国的肯定。因此,当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在全球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大家都知道,莫言是一位当代知名作家,很多人都看过根据他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电影。除了《红高粱》,莫言还有不少广受欢迎的作品。
毋庸置疑,莫言同样是一位存在争议的作家,缘由是李敖曾讲过的一句话,李敖表示,若想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就得去迎合西方。
正是这句话,成了网友指责莫言的凭据,不少人批评莫言为讨好西方,于小说中诋毁当代社会。
当然,不少莫言的拥护者觉得,莫言的小说仅是如实呈现了当时社会的景象,不存在夸大之处。
关于这件事,咱们就不发表看法了。莫言老师觉得,网络也该有其规范了。我发现当下不少短视频存在相互抄袭的情况,你模仿我,我借鉴你,这显然是一种不良现象。
实际上,莫言老师也在点明如今短视频平台存在的问题。当下的短视频平台创新能力匮乏,几乎都在抄袭,而这样的抄袭毫无价值。
诚然,莫言老师也提及了这些短视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他自己拿起手机刷短视频时,一刷便是一两个小时。
由于这些短视频是依据个人喜好来推送的,于是刷完一个便会再推送一个,刷完一个又接着推送一个,时间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全都被耗费掉了。莫言老师为此时常自我反省,每次刷完短视频后都会责备自己。
当下,不只是中老年人热衷于刷短视频,不少家长为了哄孩子,会把手机递给孩子让其刷短视频。这种做法显然不妥,既损害孩子的视力,又极易使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对于此事,大家有何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