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汪海林曝光影视行业现状:外行定演员,小财主围堵艺校女学生

2025-11-19 08:50 147

著名编剧汪海林又在微博上 "开炮" 了,这次的爆料直接戳中了影视圈最荒诞的痛点:一群连剧本都未必能看懂的外行,正拿着资本的话筒指挥专业人士干活,而有些揣着钱的 "小财主",进圈第一件事不是琢磨作品,竟是往艺术院校的方向奔。

先说说最让人匪夷所思的 "定演员" 环节。按常理,选演员该是导演、监制这些老炮儿的核心工作,毕竟要考虑角色适配度、演员演技和团队磨合度。但现在的行情完全反过来了,手握资金的平台和外行投资者成了 "选角总监"。

汪海林在采访里就戳破过玄机:互联网平台早年还按市场规矩出牌,后来为了抢会员搞独播,开始非理性竞价,直接放出 "有这几个人我就买" 的话。

这波操作直接让专业人士集体 "躺平"。有导演私下吐槽:"以前还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干脆懒得费口舌 —— 反正说了也不算,不如省点力气拍戏。"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卡司组合:演惯偶像剧的流量明星突然跨界历史正剧,台词都说不利索的新人能搭戏老戏骨,究其原因,全是 "资方指定" 的结果。

更讽刺的是,这些被硬塞进剧组的演员,往往拿着天价片酬,2016 年前后甚至有人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要价上亿,而真正用来拍戏的费用只剩零头。

比外行定演员更荒诞的,是 "小财主进圈找女友" 的潜规则。艺术院校的女生成了某些投资者的 "目标",这事在圈内早有传闻,汪海林的爆料算是捅破了窗户纸。

要知道,北电、中戏这些院校向来是影视人才的摇篮,从刘亦菲到如今的饶嘉迪、邓恩熙,每届校花都承载着观众对好演员的期待。可在某些 "小财主" 眼里,这里不是培养艺术家的地方,反倒成了 "选妃场"。

更可怕的是,这种外行主导的风气正在形成恶性循环。汪海林早就发现,行业里出现了 "去专业化" 危机:平台只看流量数据,不管演员是否贴合角色;投资者把剧组当社交场,不关心剧本质量;

就连粉丝都能靠着刷数据、骂对手影响创作,导演和编剧反而成了被动执行者。就像他说的,"以前前辈说要埋头打铁,可后来发现,行业追求豆腐渣的时候,打铁的反倒成了笑话"。

最让人心寒的对比是:《觉醒年代》这样的精品剧至今没回本,而郑某主演的《倩女幽魂》这类公认的烂戏,却能撑起天价片酬。观众天天骂 "烂剧太多",可谁能想到,这些烂剧的诞生,竟是从外行乱定演员、资本任性插手就注定了的。

汪海林的爆料从不是为了博眼球。作为入行二十多年的老编剧,他见过行业尊重创作的黄金时代,也痛惜如今的乱象。毕竟影视行业的核心从来该是好故事、好演员,而不是资本的游戏场。

当专业让位于资本,当艺术屈从于流量,最终被辜负的,还是期待好作品的观众。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