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红十字会车辆静静停在加沙城废墟边——接收遇害以色列人质的尸体。现场鸦雀无声,哈马斯武装分子如同幽灵游荡,警戒线下枪口微微发颤。二十年来,这座城市见惯死人,见惯人性里最坚硬的东西生生剥落。多少次协议,多少张地图,多少次临时和平,都在这些死寂里变作一缕风,吹不动铁轨的悲剧。
特朗普带着所谓“新协议”离去,留下的是一条黄线,一半领土归以军,一半归哈马斯。讽刺吗?哈马斯从未想过这种妥协,以色列也只在梦里见过哈马斯不在边境。协议最后阶段写得漂亮,“临时国际安全部队替换以军”。画在纸上,看似干净利落,现实里——谁能进驻,谁敢进驻,谁肯进驻?加沙只剩答案之外的泥沼。
哈马斯表面被逼到退路尽头,暗地里却像割不断的地下根系,一切权力仅仅转了个方向。他们愿意放弃什么?实际上,每次谈判都在同一个死循环里转。枪口移到自家人身上,把异议者直接处死。哈马斯的统治模式今天还活着,比协议本身还稳固。所谓巴勒斯坦人的尊严和正义,不过是哈马斯嘴里的话术,舞台下的观众要么被劫持,要么已死。
谁是真正的决定者?哈马斯不敢丢掉武装,也不愿交出权力。他们用隧道塞满武器,用人质换取生存空间。那些地底数百公里的隧道是财富,是恶梦,是加沙民众的坟墓,也是他们唯一的保护壳。三千多武装分子从中冒出来,千余以色列人死于2023年10月的狂暴。哈马斯只承认一点:巴勒斯坦的苦难与他们的计划同样重要。折磨别人与自救,并无多少差别。
我想起2006年那个清晨,华盛顿办公室门口,布什政府支持的加沙议会选举。哈马斯意外强势,明明本该要求“谁想选,先放下枪”,结果哈马斯顺利借选举合法化了自己的军装。短视和幻想,换来的是暴力接管加沙。法塔赫党人被杀、被逐,联合国和世界只会在会议桌边摇头。
哈马斯不会让步——人质成了压榨最后好处的筹码。协议一签再签,哈马斯随时能换个借口“女性不能释放”“要重归边境”,以色列拒绝,谈判破裂。美国、埃及、卡塔尔,说到底也是用三阶段模型给自己留点面子。第一阶段人质释放,一批妇女、老人、孩子终于重见天日,第二阶段却陷入死局。哈马斯用停火机会,在阳光下军装游行,高举以色列儿童的棺柩,将未来全部埋进愤怒和仇恨。
又一次大规模攻势降临,粮食和水都被切断,废墟里的人类尊严被割成碎片。最宽广的安全区被钉牢,哪怕所有人质放回去,加沙依然只属于变脸的战争。哈马斯放弃了一切核心诉求吗?不,他们只是换了谈判剧本。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