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摄影”在任何时代都是对时尚敏感人群关注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氛围感绝佳!”还是“黑白单色与家居风格完美适配!”,其人气丝毫不逊色于彩色摄影。本次将为大家介绍“用数码相机拍出时尚黑白照片的技巧”以及“黑白照片后期处理的要点”等内容。
一、什么是黑白摄影?
首先,大家是否了解,黑白摄影究竟是怎样的摄影形式呢?黑白摄影即单色摄影,仅通过黑与白两种色彩呈现画面。与彩色摄影不同,它无法借助色彩来掩盖画面中的瑕疵。想要拍出酷炫、时尚的黑白照片,关键在于仔细观察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并思考如何在照片中呈现光影对比。
二、用数码相机拍摄黑白照片的特点
在胶片相机占据主流的时代,要拍摄黑白照片,必须准备专门的黑白胶片。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只需调整数码相机的设置,就能拍摄黑白照片,我们已进入可轻松享受黑白摄影的时代。
三、白与灰的呈现技巧
黑白照片中,除了黑色与白色,还存在灰色调。
这三种色调共同构成了黑白照片,但若不清楚拍摄对象的哪些部分会呈现为白色、黑色与灰色,即便按下快门,也难以拍出理想的画面。
务必牢记:黑白照片的色调会随“光线强度”“对比度”“饱和度”的变化而改变。
像受太阳光等照射的明亮区域、对比度低的区域以及饱和度低的区域,在照片中会呈现为白色;反之,阴暗区域、对比度高的区域及饱和度高的区域,则会呈现为黑色。灰色是介于黑与白之间的过渡色调,其中还包含“近白色的浅灰”“近黑色的深灰”等细分色调,这些细节往往在照片成片后才会被发现——而这种发现的过程,正是黑白摄影的乐趣所在。
四、质感的呈现方法
黑白摄影非常适合展现拍摄对象的“质感”(用于描述物体表面触感与外观特征的术语)。例如,时尚摄影中大量运用黑白形式,正是因为它能清晰呈现服装面料的质感,让观者不再被夸张的色彩分散注意力,而是能从照片中直观感受到衣物的材质,因此黑白摄影在时尚领域被广泛应用。
五、文件格式与图像尺寸
数码相机自带的黑白模式,本质上只是将被摄体的色彩信息转换为单色,若直接作为成品照片,画面容易显得平淡乏味。
后期处理成为提升照片效果的关键环节。考虑到后期处理的需求,用数码相机拍摄黑白照片时,建议将图像尺寸设为最大,文件格式同时选择“JPEG”与“RAW”。
“RAW”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图像数据,从“RAW”格式文件进行后期处理,能最大程度避免画质损耗。不过,由于是原始数据,其本身并未应用黑白设置,呈现的仍是拍摄时的原始色彩画面。因此,若先拍摄黑白照片再进行后期调整,可选用“JPEG”格式;若计划在后期处理阶段将彩色照片转为黑白,则建议选择“RAW”格式,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用即可。
六、黑白摄影与相机设置
即便想尝试用数码相机拍摄黑白照片,若保持当前默认设置,也无法拍出黑白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数码相机中黑白拍摄模式的设置位置。
1. 在图像风格类设置中选择“黑白”模式
数码相机品牌繁多,如佳能(Canon)、尼康(Nikon)、索尼(SONY)等,但各类相机的黑白模式设置方法大致相同,具体路径如下:
- 佳能(Canon):图像风格→ 黑白
- 尼康(Nikon):图像控制→ 单色
- 索尼(SONY):图像效果→ 黑白
只需记住,在与“图像风格”相关的模式中,即可找到黑白设置选项,仅是各品牌的命名略有差异。
2. 相较于彩色拍摄,适当降低曝光
黑白照片由“黑”“白”“灰”三种色调构成,这三种色调的呈现效果直接决定了照片的好坏。因此,若拍摄时曝光设置过高,画面易出现过亮区域,导致色调层次缺失,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建议在常规曝光设置的基础上,降低1档曝光进行拍摄,后续再通过后期处理对色调进行调整。
3. 感光度(ISO)的设置技巧
前文已提及,黑白摄影适合展现质感。这里所说的质感,不仅指被摄体本身的材质感,也包括照片画面的颗粒质感。黑白照片的魅力之一在于其独特的颗粒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时,可适当提高感光度,通过增强颗粒感为照片增添独特韵味,或许能拍出别具趣味的作品。
七、黑白摄影的拍摄技巧
完成数码相机的黑白模式设置后,就可以正式开始拍摄了。
虽然可以直接拍摄心仪的被摄体,但黑白摄影的精髓在于呈现彩色摄影无法达到的独特韵味。不妨稍加琢磨,拍出兼具时尚感与酷炫风格的黑白照片。
1. 尝试非正面构图
手持相机外出拍摄时,我们常会看到吸引眼球的景物便直接按下快门。
彩色摄影可通过构图与色彩双重维度展现被摄体,观者能同时从构图与色彩两方面欣赏照片;而黑白摄影无法借助色彩表达,因此在初步拍摄后,建议尝试从不同角度调整构图重新拍摄。改变观察被摄体的角度,光线的照射方式与阴影的呈现形态也会随之变化。对比不同构图下的成片效果,看看哪种构图最能凸显黑白摄影中被摄体的魅力,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2. 明确需避开的被摄体
并非所有被摄体都适合黑白呈现,部分景物在彩色摄影中会更显美观,这类景物主要是“色彩种类极少的被摄体”。
具体而言,如晴朗无云的天空、夜空、日出、日落等场景。毫不夸张地说,拍摄天空时,光线的对比度很大程度上由云层决定。若拍摄此类缺乏云层的天空,黑白照片极易显得单调乏味。而黑白摄影的魅力在于光影对比,单调的画面效果与之相悖,因此应避开这类色彩单一、难以形成黑白对比的被摄体。
3. 结合“质感”特征进行拍摄
用黑白摄影表现被摄体时,除了运用“黑”“白”“灰”三种色调,能否充分展现“质感”也至关重要。“质感”是用于描述物体表面特征的术语,若被摄体的质感清晰可见,即便以黑白形式呈现,也能保留其独特韵味,成为富有魅力的画面。
建议选择能清晰展现质感细节的被摄体,如具有“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等特征的景物进行拍摄。
4. 突出被摄体的轮廓线条
黑白摄影的魅力之一,在于其摒弃了色彩干扰,能够“凸显被摄体的本质特征”。要展现这一魅力,突出被摄体的轮廓线条必不可少。通过强化轮廓,能够激发观者的想象空间,使照片的艺术感进一步提升。
5. 光线运用决定照片效果
与彩色摄影相同,“光线”是决定黑白照片中三种色调浓淡变化的关键因素。
如何在画面中运用光线,直接影响照片的最终效果。拍摄黑白照片时,若在无光环境下拍摄,画面易缺乏层次感,显得平淡。即便构图与拍摄地点优越,也能拍出富有怀旧氛围的照片,但当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光线后,照片的表现力会大幅提升。在光线斜射的场景中拍摄黑白照片,能让画面瞬间呈现出时尚的质感。
6. 通过曝光补偿打造高对比画面
黑白照片可借助黑与白的明暗差异,呈现画面的立体感。
要强化这种明暗差异,可将相机的曝光补偿调至负值,加深黑色区域的呈现效果,使画面的明暗界限更清晰。黑色调浓郁的黑白照片更具吸引力,拍摄时可尝试寻找临界曝光点,在避免被摄体因过暗而“丢失细节”的前提下,拍出深色调充足的照片。
八、黑白摄影拍摄技巧——人物篇
由于去除了色彩干扰,黑白照片更能凸显被摄体的本质特征。
拍摄黑白人物照时,若能运用技巧激发人物的表情魅力,并结合光线角度突出人物的面部轮廓,就能拍出极具吸引力的酷炫时尚作品。让我们一起探索黑白人像摄影的独特之处,展现彩色摄影无法呈现的美感。
1. 从了解被摄体开始
拍摄人像时,不仅要观察人物的着装风格,更要通过沟通深入了解其妆容特点与气质风格。并非所有人物都适合黑白呈现,摄影师需善于发现被摄体的独特魅力,并通过镜头将其捕捉,这样才能让黑白照片更具深度。
2. 注重光线的运用
光线的运用直接决定黑白照片的最终效果,拍摄黑白人像时,更要仔细观察光线在人物身上的照射位置。
在人像摄影中,有一种被称为“伦勃朗光”的经典布光方式,即让光线从与被摄体呈45度角的方向照射。
当伦勃朗光完美地照射在被摄体身上时,能赋予人物面部强烈的立体感。其关键判断标准是:在人物受光面的对侧脸颊(靠近颧骨的位置),是否形成一个倒置的三角形光斑。并非只要有光线照射就能拍出好作品,只有有意识地运用光线,才能让黑白人像照片的质感产生显著差异。
九、黑白摄影拍摄技巧——动物篇
用黑白摄影捕捉动物的身影,能凸显动物的本质特征,让画面呈现出极强的戏剧张力。与人物、风景等被摄体不同,动物的显著特征在于其质感清晰的毛发,以及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坚韧皮肤。对于这类质感细节丰富的动物,黑白摄影能进一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1. 尝试动物特写拍摄
用黑白模式拍摄动物特写时,人物的面部皱纹、眼睛的神采等细节会更加突出,甚至能捕捉到动物仿佛在“传递情绪”的表情。同时,特写镜头还能强化动物的质感特征,让画面呈现出与日常观察截然不同的独特氛围。有些动物在彩色照片中仅给人“可爱”的印象,但转为黑白后,却能摇身一变,成为极具艺术感与冲击力的作品。
2. 尝试动物轮廓拍摄
若想最大程度展现动物的形态细节,尝试拍摄黑白轮廓照会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毛发或皮肤质感本身就很突出的动物,通过轮廓拍摄能进一步凸显其形态特征,拍出极具酷炫感的作品。不妨多尝试拍摄不同效果的动物轮廓照,如毛发通透的轮廓、皮肤质感鲜明的轮廓等。#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