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个女生,是不是有点像电视剧里的主角?”最近,河南某高校学生谢卓亚的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短短几天,她就成了不少网友热议的对象,有人感叹“美到怀疑人生”,也有人调侃“这下我们学校门口要排队拍照了。”一场关于“校花”“颜值”的讨论,再次点燃了社交平台。
时间线拉回到本周初,一组普通的校园生活照悄然登上热搜。谢卓亚并非娱乐圈新人,而是一名普通大学生。她没有刻意摆拍,也没用滤镜修饰,却因清新气质和自然笑容被推上风口浪尖。这类事件并不罕见前有四川大学食堂小哥、后有南京地铁上的素人女孩,“路人出圈”已成网络常态。
为什么大家对高颜值素人如此买账?心理学专家分析,这背后既是大众对美好事物的天然向往,也是信息时代视觉消费升级的一种表现。在碎片化阅读中,一张抓人的面孔,比千字长文更容易引发情绪共鸣。有受访者坦言“看到这样的照片,心情都会变好一点。”
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不可忽视。一部分声音认为过度聚焦外貌,会让年轻群体产生容貌焦虑。“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校花’‘男神’刷屏,是不是给普通学生增加无形压力?”还有网友提出疑问学校是否应该引导舆论重视才华与品格,而非单纯追捧外表?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关注还带动了一些现实变化。据媒体报道,有商家借机推出同款穿搭、摄影套餐;部分高校甚至出现围观打卡现象,对日常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有老师表示“希望大家多看到孩子们努力的一面,不只是停留在外表。”
对于关心自身形象或想避免陷入攀比情绪的人士,可考虑这样做
- 理使用社交媒体,适当屏蔽诱发焦虑的信息源;
- 关注自我成长,多参与兴趣活动提升自信;
- 理性看待网络热点,对他人的赞美与批评都不过度放大。
从更广角度来“网红校花”现象其实折射出社会审美多元化趋势。美丽可以成为打开话题的大门,但长期依赖单一标准,无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氛围。不少教育工作者建议,高校应鼓励学生展示多样特长,让更多元价值被看见和认可。
回头再看谢卓亚本人,据知情同学透露,她平时低调谦逊,更专注于学业和兴趣,并未因走红改变生活节奏。这种淡定反倒赢得不少好感。有评论称“真正吸引人的,从来不止是脸庞,还有性格与努力。”
校园偶像频繁涌现,到底该怎么看待?有人觉得这是青春活力最直接的表达,也有人担忧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两种观点都存在理之处。当下环境里,与其盲目追逐潮流,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真正重要和值得坚持的东西。
下一步值得持续观察的是,高校及相关平台会否出台措施,引导舆论回归理性、多元评价标准落地?类似事件会不会促使社会更加包容不同类型人才?这些问题,都留给公众慢慢讨论和选择方向。
评论区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