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站在驻日美军横须贺基地的“华盛顿”号航母甲板上,他宣布将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未来建造的航母放弃高科技的电磁弹射系统,全面改回老式的蒸汽弹射器。
特朗普当场向士兵发问:“你们觉得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哪个更好? ”在听到有人喊出“蒸汽弹射”后,他顺势将电磁弹射器称为“愚蠢、荒唐的设计”,并抱怨该项目花费超过9亿美元却故障频发。
这一决定
特朗普甚至表示自己喜欢蒸汽弹射时甲板上“锅气升腾”的景象,认为这才是“强大美国海军的象征”。 这一决定让美国军事专家当场傻眼,因为这意味着美国航母技术可能将出现“版本回滚”,从先进的电磁弹射时代倒退至蒸汽弹射时代。
早在2017年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他就批评电磁弹射系统“过于复杂且成本高昂”。 2019年视察“黄蜂”号两栖攻击舰时,他再次表示“我们在电磁弹射系统上花了那么多钱,没人知道恶劣天气下会怎么样”。 这种对新技术的不信任感,与他对传统军事力量的偏好一脉相承。
政治因素
在他眼中,电磁弹射与民主党推动的新能源项目类似,都是“华盛顿既得利益集团”的产物。 他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电磁弹射器和特斯拉电动车、加州沙漠的太阳能发电厂一样,都是“民主党搞的奇技淫巧”。 这种将技术路线政治化的做法,反映了美国两党对立已渗透到军事装备建设领域。
然而,技术优劣并不以个人喜好或政治立场为转移。 电磁弹射器在技术性能上具有蒸汽弹射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电磁弹射的能量利用率高达60%,而蒸汽弹射仅有4%-6%。 这意味着电磁弹射系统更加高效节能,能够为航母节省大量能源。
电磁弹射器还能实现推力精确调节,弹射过程更加平稳线性。 无论是重型战斗机还是轻型无人机,电磁弹射都能提供合适的弹射力度,大幅降低对机体的损耗。 相比之下,蒸汽弹射存在“推力固化”缺陷,弹射时会产生巨大的应力峰值,被形容为“猛踢一脚”,对飞机结构造成额外负担。
明显优势
全套蒸汽弹射系统体积达1100立方米,全重接近500吨;而电磁弹射系统体积仅约500立方米,全重325吨,占用空间不到蒸汽弹射的一半。 这为航母节省了大量宝贵空间,可用于搭载更多武器装备或改善舰员生活条件。
特朗普之所以对电磁弹射器失去信心,与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实际表现密切相关。 这艘耗资130亿美元的超级航母自2017年服役以来,一直未能形成有效战斗力。
截至2018年9月,“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进行了747次弹射试验,其中出现了10次严重故障,远低于美国海军“平均4166次弹射出现1次严重故障”的标准。
同样的问题
在763次着舰降落测试中,阻拦装置出现了10次操作失败,大幅超过“每1.65万次降落发生1次故障”的标准。 更尴尬的是,“福特”号至今无法安全弹射和回收F-35C隐形舰载战斗机,可能要到2027年的升级改造后才能实现这一基本能力。
“福特”号的弹药升降机也是另一个“顽疾”。 美国海军最初宣称新型电磁弹药升降机比传统升降机效率高一倍以上,“福特”号服役时,11部先进弹药升降机中只有两部能够投入使用。 这意味着后勤人员不得不频繁往返于弹药库和飞行甲板之间,严重限制了航母的舰载机出动效率。
设计优化
从动力系统、甲板布局到内部结构,都是为电磁弹射量身定制的。 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高级研究员布莱恩·克拉克指出:“美国海军将不得不花费数十亿美元来重新设计这艘航母”。
“福特”级航母的二号舰“肯尼迪”号已经基本建成,后续的“企业”号和“多里斯·米勒”号也采用相同的设计方案。 对这些已经开工甚至接近完成的航母进行大规模改造,势必会严重推迟它们的服役时间。
考虑到美国海军现有两艘“尼米兹”级航母将在2027年和2029年相继退役,任何进一步延迟都将加剧美国航母舰队的“捉襟见肘”。
实质性突破
2025年9月22日,中国海军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这意味着福建舰成为全球首艘同时实现三型舰载机电磁弹射的航母。
中国的歼-35成为全球首型完成电磁弹射的隐身舰载机,而美国“福特”号至今未能实现F-35C的电磁弹射测试。 中美在电磁弹射技术上的这种反差,凸显了两国军工创新能力的此消彼长。
技术路线的选择是这种反差的重要原因, 美国“福特”号采用的是中压交流电磁弹射技术,而中国福建舰使用的是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中压直流系统。 从技术代际看,直流系统在结构简化、功率密度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意味着福建舰的弹射技术实际上已经领先“福特”号一代。
海军内部
美国海军高层普遍认为,尽管电磁弹射系统目前存在可靠性问题,一旦技术成熟,将极大提升航母作战效能。 电磁弹射器重置时间比蒸汽弹射器更短,能够提高舰载机出动效率;其精确控制能力也更适合未来搭载舰载无人机作战。
专业分析指出,电磁弹射器是一种专门为第六代战斗机而开发的弹射器,海军舰载机要实现六代化,电磁弹射器不可或缺。 如果美国真如特朗普所愿退回蒸汽弹射,与中国相比将出现“蒸汽-交流电磁-直流电磁”的整整两代的代差。
特朗普的“蒸汽复古”决策背后,暴露了美国军工体系的系统性危机。 超过9亿美元的电磁弹射研发投入效果不彰,核心军工企业供应链断裂,重大项目管理和技术评估机制失灵。 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就能解决的。
严重危机
75%的精密部件依赖单一供应商,疫情期间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关键材料交付受阻。 特朗普的决定可能使之前为“肯尼迪”号采购的部件报废,造船厂需重新调整生产线和技术设计,进一步加剧项目延迟和成本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