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公开表态“未真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有时候必须让他们打到底,这番言论暴露了美国对乌政策的重大转变

2025-11-22 16:25 167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句“有时候必须让他们打到底”,瞬间揭开了俄乌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真相。 当全世界都在期待美国会否向乌克兰提供可改变战局的“战斧”巡航导弹时,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轻描淡写地给出了答案:“不,目前确实没有”。

这不是特朗普一时兴起的表态。近几周来,他在“战斧”导弹问题上一直发出模棱两可的信号,但始终未完全排除提供可能性。 而这一次,他几乎关上了大门,只为未来留下了一丝余地:“我可能会改变主意”。 这种模糊态度背后,是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整体战略思考已发生根本转变。

当记者追问是否存在某种“最后一根稻草”让他相信俄罗斯无意结束敌对行动时,特朗普的回答令人意外:“没有最后一根稻草。 有时候你必须让他们打到底。

他们正在打,而且战斗很激烈”。 他补充道,这场战斗对基辅和莫斯科来说都极其“艰难”。

这种表述与特朗普此前高调的停战承诺形成鲜明对比。 在竞选期间,他曾宣称能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 之后时间表不断延长——从一个月变成两周,再到现在的“可能几个月内解决”。 俄罗斯军事观察网指出,特朗普对冲突结束的时间表屡屡改口,始终没有明确答案。

特朗普的矛盾表态在同一天达到顶峰。 他在“空军一号”上表示看不到冲突结束的任何迹象,却又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的节目中信心满满地称,俄乌冲突“可在几个月内解决”。 这种自相矛盾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俄乌问题上缺乏清晰战略。

五角大楼此前已为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亮起绿灯。 这款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精确打击武器一旦进入乌克兰战场,将彻底改变俄乌冲突的格局。 从性能上说,“战斧”导弹射程足以覆盖俄罗斯80%的军事目标,包括莫斯科、西部的军事基地、工业中心和指挥枢纽。

莫斯科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月23日明确表示,如果乌克兰使用由美国提供的“战斧”导弹攻击俄罗斯本土,俄方“报复将会非常猛烈,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俄罗斯科学院教授古谢夫分析认为,特朗普不太可能批准将“战斧”远程巡航导弹转交给乌克兰,否则与俄罗斯的关系可能会迅速恶化。

与此同时,俄罗斯展示了其战略威慑力量。 一艘代号“哈巴罗夫斯克”的核潜艇悄然下水。 这是俄罗斯第二艘能够携带“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特种潜艇,能够携带4至6枚搭载核弹头的“末日鱼雷”,它们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千米深海,直奔美国东西海岸的军事港口和重要城市。

在特朗普表态的同时,一场秘密会议在西班牙马德里启动。 来自30多个国家的代表聚集一堂,重点讨论两个关键议题:满足乌克兰紧急的财政与防务需求,以及为长期安全保障制定法律与外交框架。

会议组织者采取了极不寻常的保密措施,直接要求所有参会者将手机提前留在指定房间,不得带入会议现场。

这场高级别会议与特朗普的冷淡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迈克尔·华尔兹甚至公开表示,美国期待国际社会提供协助,努力解决乌克兰冲突。 这一表态代表着特朗普主导的乌克兰和平进程已基本失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华尔兹几个月前曾任特朗普的安全事务助理,因误将一位美国知名记者拉进白宫高级官员“聊天群”导致中东事务机密信息泄露而不得不主动辞职。 他在离开白宫前,主导了特朗普政府的乌克兰战争政策,并负责调解俄乌停战和斡旋俄乌谈判。

战场上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10月以来,俄罗斯加大了对乌克兰国内能源、电网和供暖设施的持续袭击力度,几乎每天都有数百架自杀式无人机和数十枚导弹飞向乌克兰腹地,企图让乌克兰人过一个黑暗的、寒冷的冬天,以此瓦解乌克兰民众的抵抗意志。

同时,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战线加强进攻,企图突破乌军在顿涅茨克地区的防线、占领东线军事重镇红军城。 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宣称,“敌方部队(在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已陷入包围圈”。

他坚称,俄罗斯军队在“特别军事行动区”的所有地区向前推进并积极行动。 “总体来说,我们进展顺利”。

美国情报部门10月向国会提交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未发现俄罗斯领导人有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迹象,俄总统普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地要推进战事、拓展战线。

这一情报评估或许可以解释特朗普为何突然取消与普京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二次美俄峰会的计划。 特朗普表示,他不想与普京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会面”,因为俄罗斯反对立即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反复,反映了他在对俄政策上的深层矛盾。 一方面,他希望保持对俄罗斯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愿承担局势失控的风险。 这种纠结导致了其在“战斧”导弹供应问题上的摇摆不定。

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最大的两家石油企业实施制裁,以敦促俄罗斯与乌克兰立即停火。 这是特朗普政府上台9个月后,在所谓俄乌停火进程受阻后,首次对俄罗斯实施实质性制裁。

但对于乌克兰领导人一再呼吁和反复要求提供的美制“战斧”巡航导弹,特朗普仍然拒绝考虑。 这种选择性强硬表明,特朗普的俄乌政策并非基于理想主义原则,而是纯粹的利益计算。

特朗普的“任其打到底”策略与其对伊以冲突的态度如出一辙。 在谈到以色列与伊朗的对抗时,他也曾表示“有时候他们必须打上一仗”。这种一致性揭示出特朗普处理国际冲突的哲学:不急于干预,待冲突双方精疲力竭后再介入调停,以获取最大谈判筹码。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举行新闻发布会,否认有任何乌军被俄军包围。但现实是,随着冬季来临,乌克兰面临的压力正在增大。 特朗普的“观望”战略意味着,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乌克兰可能需要继续独自应对俄罗斯的攻势。

特朗普的俄乌政策已陷入某种停滞状态。无论是俄美接触还是莫斯科和基辅之间重启的直接谈判,均未取得任何突破。 特朗普多次对缺乏进展表示失望,但除了偶尔的制裁和模糊的威胁外,并未拿出实质性解决方案。

在这场危险的战略博弈中,各方都在进行豪赌。 俄罗斯通过展示“波塞冬”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等新型战略武器,向美国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对俄罗斯本土的威胁,都将招致毁灭性报复。

而特朗普则赌的是,在不直接卷入冲突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武器援助的节奏,既能维持对俄罗斯的压力,又不会导致美俄直接对抗。

对于乌克兰来说,特朗普的“有时候必须让他们打到底”的表态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这意味着美国可能不会提供足以改变战场格局的武器系统,冲突可能将进入一个更加漫长而艰苦的阶段。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