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再挑战火:矛头直指伊朗及哈马斯等 “四大轴心” 武装

2025-08-29 17:54 85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F-35I战机群撕裂德黑兰夜空,纳坦兹铀浓缩厂在钻地弹的打击下浓烟翻滚。

这场代号“狮子的力量”的突袭,让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和十余名核科学家殒命,也正式撕下了以伊40年“影子战争”的面纱。

仅仅两个月后,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签署了另一份代号“基甸战车B”的作战令。

这一次,数万以军士兵的炮口转向了加沙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最后堡垒。

特拉维夫的野心早已超越加沙。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将2025年定为“对伊朗的战争年”,军费预算飙至425亿美元,目标直指德黑兰及其背后的“抵抗轴心”: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和伊拉克民兵。

加沙城:百万人撤离前的“最后一战”

以军的进攻计划精确到小时:5个师、14个旅级部队将分三阶段合围加沙城。

第一批4万预备役士兵9月2日完成集结,装甲部队已控制城市外围郊区,下一步是切断哈马斯的地下隧道网和指挥中枢。

在加沙南部,推土机正连夜扩建难民营。

以军宣称已准备接收100万撤离平民,新建的两所野战医院和援助分发点试图缓解国际压力。

但联合国警告,当地96%家庭深陷极端贫困,90万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南部避难区早已超载,迁移百万人如同“将沙漠难民赶入更大的沙坑”。

哈马斯手中仅剩约20名活着的以色列人质,却成了谈判桌上最后的筹码。

以色列总理府咬死条件:一次性释放全部人质、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非军事化、以军控制边境——任何一条都足以让谈判崩盘。

“抵抗轴心”崩裂:盟友正被逐个肢解

当伊朗还在清点纳坦兹核设施的损失时,以色列的“外科手术刀”已划向它的盟友网络。

黎巴嫩真主党损失了70%的指挥官,火箭弹库存从15万枚锐减至不足3万枚;胡塞武装在红海港口接收的“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刚卸货就被以军F-15机群炸成废铁。

更致命的是链条的断裂。

叙利亚新政府关闭了伊朗使馆,截获运往真主党的导弹;伊拉克民兵组织在巴格达军火库遇袭时选择沉默。

德黑兰的“抵抗轴心”正从铁板一块变成散沙一盘。

伊朗的底牌:导弹库与石油咽喉

革命卫队快艇在霍尔木兹海峡集结的照片登上全球头条。

这条承担全球30%原油运输的“海上生命线”,是伊朗手中最后的战略王牌。

但内部评估显示,封锁海峡可能招致美军毁灭性打击,甚至失去中俄支持——德黑兰始终没按下这个按钮。

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的怒吼回荡在联合国:“停止铀浓缩? 除非海水倒流! ”

尽管60%丰度的浓缩铀库存被毁,但残留的离心机仍可支撑核计划重启。

面对英法德“八月底重返谈判”的最后通牒,伊朗转向中俄求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随即表态反对安理会启动“快速恢复制裁”。

大国博弈:中东权力正在洗牌

特朗普一边公开呼吁“克制”,一边被曝向以色列提供实时卫星坐标。

美军RC-135侦察机频繁现身也门领空,护航卡塔尔方向的补给线——这种“半推半就”的默契,让以色列的轰炸机群始终燃料充足。

阿拉伯世界的态度更加微妙。

沙特承诺50亿美元加沙重建资金,默许以军过境领空;土耳其却宣布对以色列相关船只实施全面禁运;埃及因西奈半岛安全失控影响力骤降,卡塔尔则凭借人质斡旋跻身调停C位。

最值得玩味的是中国角色的跃升。

当美国在阿拉伯民调中信任度跌至12%的历史冰点时,中方提出的“国际和平会议”构想首次被写入停火方案附件。

特拉维夫和德黑兰的谈判桌上,首次出现了非西方大国的议程。

平民的炼狱:谁在支付战争账单?

加沙卫生部门的最新数据触目惊心:冲突已致6.2万人丧生,平均每天新增300具尸体。

在加沙城希法医院的地下室,医生用手机照明完成截肢手术,止痛药三天前就已耗尽。

而在特拉维夫,超市货架的空荡程度堪比战时。

央行行长私下承认,6月对伊朗的12天空袭耗资59亿美元,相当于加沙战争一年半的代价。

酒吧里年轻人举杯观看空袭录像的狂欢,掩盖不了通胀率突破20%的窘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用“教科书式的人道主义崩溃”定义加沙,却无力阻止以军坦克碾过边境。

当以色列安全内阁前高官公开宣称“加沙死数万人是必要的,即使是孩子也无所谓”时,国际法最后的遮羞布已被扯下。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