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的时候,国外有家叫《亚洲防务安全》的媒体爆出个大新闻,说印度跟以色列正琢磨着一块儿搞个厉害的空空导弹。这玩意儿叫“天空之刺”,听名字就挺唬人的,人家号称用了三脉冲技术,射程能打250公里。你猜怎么着?咱们国家现役最牛的霹雳-15导弹才200公里,还是双脉冲技术。这么一对比,好像印度和以色列联手真要搞出个大杀器来了?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消息的时候,估计不少人心里都咯噔一下。毕竟数字摆在那儿,250公里对200公里,这账谁都会算。特别是印度那边的媒体,吹得那叫一个起劲儿,仿佛他们马上就要在导弹技术上反超中国似的。可真实情况是啥样呢?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
先说说这个“天空之刺”到底是咋回事儿。按照印度和以色列给出的方案,这玩意儿采用三脉冲发动机,理论射程能达到250公里。乍一听确实挺吓人,射程比霹雳-15多出50公里呢。不过你要真懂点技术门道,就知道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大了。
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导弹这东西可不是射程越远就越厉害。就好比两个人比力气,不能光看谁扔得远,还得看谁扔得又远又准,而且胳膊还不累。霹雳-15真正牛的地方,不在于它能打多远,而在于它在这么小的体积下能打这么远。
俄罗斯有个R-37导弹,射程能达到400公里,听起来是不是更牛?可问题来了,这货有多重你知道吗?足足600公斤!咱们的霹雳-15才210公斤左右。你想想看,一个大胖子跟一个瘦小伙儿比赛跑步,就算大胖子能坚持跑更远,可他跑起来得多费劲儿啊?
这个重量差距带来的问题可太多了。R-37这么重,能挂得上它的战斗机就不多,而且挂上去之后飞机的机动性会大打折扣,油耗还高得吓人。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自己跑起来也笨得很,末端机动过载才5G。啥概念?正常战斗机做个高难度动作就是9G过载,一般的空空导弹末端过载都能达到30G。这就意味着只要对方飞行员脑子不糊涂,做几个规避动作,R-37基本就追不上了。所以现在这货主要用来打那些飞得慢、躲不了的大家伙,比如预警机、运输机啥的。
反过来看咱们的霹雳-15,人家用210公斤的体重跑出了200公里的成绩,这才叫真功夫。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真正的高手不在于力气大,而在于四两拨千斤。
现在问题来了,印度和以色列搞的这个“天空之刺”说要打250公里,那燃料肯定得比霹雳-15多装点儿吧?再加上它用的是三脉冲发动机,多一个脉冲段就得多60到80公斤的重量。按照现在中国、美国、欧洲的技术水平来推算,这货做出来怎么着也得270到300公斤。
可有意思的地方来了。以色列在他们的方案书里写的是啥?“天空之刺”的战斗全重只有180到200公斤!你没看错,他们想搞一个体积比霹雳-15大、射程比霹雳-15远,但重量还比霹雳-15轻的导弹。
这就好比你跟人说,我要造一辆比奔驰大、跑得比奔驰快,但比奔驰还轻的车。别说欧洲人做不到,美国人和咱们中国现在也够呛能搞出来。这种PPT看着挺美,落地起来可就难了。
要么就是这个250公里的射程有水分,实际上根本打不了那么远。要么就得在其它地方省重量,比如说少装点儿炸药,把雷达做小一点儿。可这么一来,导弹的威力和精度肯定得打折扣。就像做菜似的,食材就那么多,你这边加了肉,那边的菜就得少放点儿,不可能啥都多。
说完技术问题,咱们再聊聊印度空军的装备情况。这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地方。
去年5月7号,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空中交了手。结果巴基斯坦占了上风,为啥?因为人家的装备是配套的。战斗机用的中国的歼-10CE,导弹用的中国的霹雳-15E,预警机用的中国的ZDK-03。全套都是一个厂家出的,能无缝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
当时巴基斯坦打得可漂亮了。战斗机发射霹雳-15E导弹之后,预警机通过数据链跟导弹连上,在100多公里外就把印度的飞机给锁定了。这就是体系化作战的威力,就像打游戏组队一样,大家配合默契才能赢。
可印度这边呢?简直就是个杂货铺。战斗机主要是俄罗斯的苏-30,预警机有以色列造的费尔康,还有自己攒的Netra。导弹嘛,如果“天空之刺”真能做出来,那技术又是以色列的。
你想想这场景,俄罗斯的飞机要挂以色列的导弹,然后接受以色列或者印度预警机的指挥。这就好比让一个只会说俄语的人,拿着一本希伯来文的说明书,去操作一台印度制造的机器。能不能用起来都是个问号。
这可不是瞎猜。咱们中国自己手里也有苏-27、苏-30和苏-35这些俄罗斯飞机,可咱们的霹雳-15基本不给这些飞机配。为啥?因为这些飞机的系统不是咱们自己的,想挂咱们的导弹得花大力气改。就拿苏-30来说,当时为了让它能用霹雳-12导弹,咱们的技术人员花了好几年时间硬生生给“破解”了。至于苏-27和苏-35,到现在可能连霹雳-12都挂不上,只能老老实实用俄罗斯的导弹。
印度的情况只会更麻烦。按他们的计划,“天空之刺”最后要装到苏-30或者光辉战斗机上。可不管是哪一款,想挂以色列的导弹估计都得费老大劲儿了。搞不好挂是挂上去了,发射的时候系统认不出来,那可就尴尬了。
再说了,就算印度真把“天空之刺”给鼓捣出来了,咱们手里也不是没有更厉害的家伙。霹雳-17导弹你听说过没?这可是咱们为六代战斗机准备的新一代空空导弹,射程能达到400公里,说不定还能更远。
虽然霹雳-17还没有正式公开服役,但进度肯定不慢。现在网上已经能看到不少歼-16挂着它飞的照片了。按照以色列的规划,“天空之刺”要是进展顺利,大概2030年之后才能服役。而咱们的霹雳-17,很可能也是在2030年前后就能正式列装。
这就意味着啥?就算印度真搞出了“天空之刺”,咱们也能给巴基斯坦提供霹雳-17的出口版本。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大家都不吃亏。
说到底,印度和以色列这次合作更像是在画饼充饥。技术指标看着挺漂亮,可要真正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射程和重量的矛盾怎么解决?装备兼容性的问题怎么搞定?这些都不是拍拍脑袋就能想出办法的。
武器装备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光看参数的。就像买车一样,光看发动机马力大没用,还得看变速箱配不配、底盘稳不稳、整体协调性好不好。印度这些年总喜欢搞“万国造”,看着啥都有,可真打起来就容易掉链子。
巴基斯坦为啥在装备数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能在空战中占上风?说白了就是人家的装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可全是配套的,能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印度这边呢,东拼西凑的装备就像一盘散沙,关键时刻指不上。
更何况,军事技术这玩意儿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PPT做得再漂亮,从图纸到实物,从实验室到战场,中间要走的路长着呢。印度这些年搞的那些“国产”项目,有几个按时交货的?光辉战斗机从立项到服役用了多少年?现在又要搞导弹,真能如期完成吗?
咱们倒是不用太担心。中国的导弹技术这些年进步有目共睹,从霹雳-15到霹雳-17,技术一代比一代强。更关键的是,咱们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做支撑,从研发到生产到装备,整个链条都很完善。这种底气可不是靠PPT就能换来的。
至于印度方面给中国和巴基斯坦带来的压力?老实说,真没多大。技术上的差距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追上的,装备体系的建设也不是买买买就能解决的。印度要是真想在军事技术上有所突破,还得沉下心来搞基础研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才行。
你觉得印度和以色列这次合作能成功吗?“天空之刺”会不会又变成一个烂尾工程?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