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这事儿吧,有时候真让人无语。我刚刷到一个关于老天津足球队阵容的话题,里面列了一堆名字,我吧嗒吧嗒看过去,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提这些,然后吧,我发现里面漏了好多关键人物,这就有点过分了。
你看,说起80年代的天津队,守门员王建英、李继明、郭家儒,这几个名字倒是出来了。后卫嘛,齐玉波、高俊亭、尹怡、王广泰、郁德生、山春季,也算是有几个。前卫左树声、吕洪祥、段举、刘春明、王凯,也勉强凑合。前锋左树发、霍建霆、张贵来、王群发、陈金刚、宋连勇、张俊强,这列表就有点随意了。你说,连我这个湖北人都知道这些名字,说明当年他们确实是响当当的,可这列表里,怎么就感觉缺了点什么呢?
尤其那句“80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队名单:王建英、王群发、张贵来、王玉俭、齐玉波、王广泰、左树声、陈金刚等”,这名单里,王玉俭是绝对不能漏的,人家当年可是顶梁柱,你把最好的球员丢了,这还叫完整的天津队吗?80年那会儿,名单里也没有宋连勇,这个信息点也需要更正一下。
说到门将郭嘉儒,我倒是想起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当年我在民园体育场看天津队训练,那时候守门员还是韩孝忠,年轻的郭嘉儒是替补。他有个技术特点,就是前胸球用两只大手抓住,这跟其他门将双手抱住的方式不太一样,挺有辨识度的。这细节,一般人可能记不清了,但当年看得多了,自然就留意到了。
还有后卫线上,高海明、马继明这两位也应该在名单里,他们当年也是主力。齐玉波、山春季,这名字又出现了,说明他们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再往前追溯,许靖、宋铭合,这些人也都是天津足球的功勋。你说,一个球队的辉煌,是靠一两个明星球员撑起来的吗?那肯定不是。是整个阵容的实力,是每个位置上的优秀球员,共同铸就的。
有时候看到一些怀旧的讨论,大家都很激动,纷纷回忆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阵容。这本身是好事,说明当年的足球深入人心。可问题是,为什么每次都会出现一些遗漏和错误呢?是记忆模糊了,还是资料不够准确?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偏差,或者说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细节被忽略了。
你说,当年这些球员,左树声、陈金刚能上调国家队参加比赛,说明他们的实力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他们缺席了几场联赛,反而能证明其他队员的整体实力也够强,即使主力不在,球队依然能保持竞争力。这才是强队的风范,不是吗?
而且,这种对阵容的“不完整”感,其实也折射出当年足球的魅力。当年的球员,名字能被全国球迷记住,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不像可能很多年轻球员,即便踢得不错,也很难达到那种全民皆知的程度。或许是时代不同了,信息渠道也更多元了,但那种纯粹的、依靠实力赢得尊重的年代,确实很让人怀念。
我不是在批评谁,只是觉得,既然要回顾和纪念,就应该尽量还原真实。那些被遗漏的名字,他们当年也为球队付出了汗水和努力,也应该被记住。一个球队的历史,是由所有为它贡献过的人共同书写的,不能因为时间久远,就把一些人“格式化”了。
这就像你点外卖,结果少了一份菜,虽然其他菜味道不错,但你肯定会觉得不满意。当年天津队能够成为冠军,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经典,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所有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找出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致敬。
所以,下次再聊起这个话题,能不能把名单再核对一遍?把那些被遗忘的,或者被误记的,都理清楚了。毕竟,这些名字背后,承载的是一代人的足球记忆,是他们曾经的骄傲。你觉得呢?